第A2版:要闻

走生态路 圆绿色梦

  □本报记者 蔡希师 陈小平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市,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虽然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但那里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省内独一无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丽水调研时曾叮咛:只要你们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一句名言,点石成金。这些年来,丽水市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走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之路,圆绿色发展之梦,守住生态净土,将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生态成就精品——千余农产品获“三品”认证
  一说到丽水,人们就会说,那里环境好啊!
  的确,丽水在生态环境方面拥有足够让人羡慕的资本。全市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森林覆盖率达到81%,96%以上的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每立方厘米达3000个以上,比一般的都市公园高1-2倍,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万多个,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0年居浙江省首位。
  绝佳的生态环境,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拥有满满的幸福感,也为在这片沃土上生产出更多品质上乘的的农产品打下了基础。
  甜橘柚,一种从日本引进的水果“新贵”,因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一度落地无门,就连引进它的科研人员都准备放弃推广了,然而,庆元县良好的环境却让它在当地开花结果。如今,庆元县甜橘柚的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2014年产值达7700万元,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甜橘柚一般要到12月才能完全成熟,但去年10月,还挂在树上的果子就被预订一空,订单来自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今年,早就有客户来询问甜橘柚的产量及价格等情况了。”庆元县外婆村甜橘柚基地负责人杨宽英告诉记者。目前,庆元甜橘柚已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福建、贵州等地建立了稳定的营销网络。
  甜橘柚只是丽水市众多生态特色农产品中的一个代表。成就农产品优秀品质的不外乎水、土壤、空气、良种、良法等要素,良种、良法来自后天,水、土、气有赖于大自然的恩赐。凭借当地良好的水、土、气,丽水市明确提出,要走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向生态要品质,用生态做招牌。
  莲都处州白莲、景宁冷水茭白、松阳有机茶、龙泉灵芝、云和雪梨、庆元香菇、缙云麻鸭、遂昌红提、青田田鱼……经过多年发展,丽水已形成菌、茶、果、菜、药、畜牧、竹笋、油茶和渔业九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市累计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有1024个,拥有全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4个。在生态这块金字招牌的助力下,丽水的生态精品农业正呈现出集群发展的态势。
监管护航安全——300农企纳入质量溯源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还需要有好的途径和有好的机制。
  为此,丽水市先后出台了《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丽水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丽水市化肥农药管控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加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力度。与此同时,引入民间资本组建了具有实验室资质的农科检测公司,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一事,云和县生态甲鱼养殖大户卜伟绍很有感触。曾经养过10多年温室甲鱼的卜伟绍认为,丽水山好水好,养殖的生态甲鱼即使价格卖得高一点,肯定会有销路,但市场没有认同卜伟绍的观点。2009年,他养殖的第一批生态甲鱼上市后,竟然有价无市。“价格比温室甲鱼高出五六倍,不管怎么跑市场都卖不动。”为证明自己养殖的甲鱼值这个价,卜伟绍曾经绞尽脑汁、费尽口舌,但效果并不好。
  2014年初,丽水市推出“壹生态”生态精品农业信息化服务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电商平台、农业数据中心等。一开始,卜伟绍对这个系统并不重视,认为它没有多大作用,但实际效果却让他大跌眼镜。今年初,卜伟绍养殖的生态甲鱼纳入溯源系统,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这些甲鱼,每只都有专用的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扫一下,甲鱼的生长过程、检测数据等一目了然,这对看不见生产过程,尤其是下单时看不见实物的网购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定心丸。因为具有完备的溯源体系,卜伟绍养殖的生态甲鱼卖出了好价钱。“过去四五十元一公斤无人问津,如今200元一公斤还卖得蛮轻松。”卜伟绍说。
  与此同时,市里还健全了覆盖市、县、乡、企业四级和蔬菜、水果、茶叶、粮油、林特、畜禽、水产、食用菌、中药材九类农产品的溯源监管工作机制。如今,越来越多的丽水优质农产品尝到了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带来的好处:缙云县的一家葡萄种植户纳入追溯体系后,上海联华超市主动上门接洽,从而使该户从去年的买方市场转为今年的卖方市场,在产量减少10%的情况下,销售额增加了35%;云和县清江生态鳖纳入溯源体系后,通过电商渠道,一天的销售量就达130只,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销量。今年,丽水市纳入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的企业增加到300家。
  今年7月,丽水市创建现代生态循坏农业示范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实施。该计划提出,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标准化率达到100%,建成省内一流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下转第2版)稻鱼共生(资料图片) 汤洪文 摄
(上接第1版)
品牌提升效益——100家企业受权使用“丽水山耕”
  市场经济中,品牌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标识,还蕴含了品质、品味乃至溯源、保障等众多要素,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让生态优质农产品从大山走向大市场,必须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成了丽水市各级政府和各类生产主体的共识。
  去年9月,全国首个地级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正式面市。该品牌面向丽水市所有符合条件的优质农产品,采用“母品牌+子品牌”的方式经营,政府以自身的公信力作后盾。当年9月26日,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丽水山耕”与市场初次对话。一年来,“丽水山耕”在温州、上海等多地进行推介。
  对于“丽水山耕”这一公共品牌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变化,种茶人梅献山感受很深。梅献山种的是有机茶,由于投入大、成本高,又不愿采用降价等方式促销,因此生产的“梅峰龙井”有机茶叫好不叫座,品牌知名度一直不温不火。
  “单个农产品打品牌,要资金,要团队,这些我没有,以致于‘梅峰’这个品牌一直缺少影响力。”梅献山说,如今,通过“丽水山耕”的运营推广,“梅峰龙井”知名度不断提高。在首届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网络展销会开幕那天,淘点点店铺“涌入”客户20万人次,最好的茶叶卖到了每公斤3700多元。坚持了这么多年,终于实现了溢价销售,对此,因为不施农药化肥、坚持种有机茶而被人嘲讽为“傻子”的梅献山十分欣慰。
  通过“丽水山耕”品牌化运营,经营者从农产品的产前规划、产中生产到产后销售等各个环节,均融入品牌化运营理念,从而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营效益,实现生产者、经销商利益共享。
  缙云麻鸭是丽水较具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之一。通过“丽水山耕”品牌化运营,依托温州品牌代理商,原价格为每只60元左右的鸭子在温州卖到了118元,溢价近50%,且被温州市民广泛接受。
  丽水百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也曾为销售发愁,通过“丽水山耕”品牌运作,今年该合作社已有2.5万公斤大米以每公斤18元的价格售出。合作社负责人陈小方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政府推动的品牌可信度高、市场接受快,比企业自己推广的强多了。“丽水山耕”良好的品牌运营模式还受到农创客的青睐。原先从事工业行业的云和白鹤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芬,看准丽水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商机,在云和县海拔最高的乡镇承包土地,用严格的标准种植高山蔬菜,2014年实现销售额50万元。
  负责“丽水山耕”品牌运行的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李硕告诉记者,2015年,全市“丽水山耕”品牌授权使用企业已达到100家。
  生态为先,强化监管,品牌拓市,通过短短几年实践,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已经成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展现出不可阻挡的生态魅力和后发优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