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9月14日,在我省首次举办的“浙台渔民交流周”活动中,两地的56名代表就远洋渔业、水产养殖和市场拓展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其间,双方还签订了石斑鱼销售、甲鱼养殖等合作意向或协议。
目前,台湾地区的渔业年产量约140万吨左右,产值近250亿元人民币,其中远洋渔业占比达60%。作为台湾渔业产业的重头戏,台湾的远洋渔业起步早,平均产值高,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浙江与台湾两地渔民一向交往密切,渔业发展各具特色,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浙江拥有广阔的市场,台湾拥有成熟的渔业技术和经营理念。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吴布伟告诉记者:“在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中,需要台湾企业的支持,期望可以与台湾企业在冷链、物流等方面进行合作。”他认为,随着我省远洋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未来两地在这方面的合作将继续深化。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近几年来,浙江与台湾总渔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双方先后签署了渔业合作协议和海上渔事纠纷处理协议,渔业领域的互动合作不断深入。继去年5月省海洋与渔业局、省台办批复设立了“浙台(象山)渔业合作示范区”后,今年4月,国台办和农业部又批准该合作示范区为国家级“海峡两岸渔业交流合作基地”。“此次面对面地交流,为两地渔业从业者更加紧密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台湾总渔会理事长黄一成对交流周的举办感到十分开心,他表示,希望经过此次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地在远洋渔业、养殖渔业以及水产加工流通领域的合作,实现浙台渔业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