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里,蛇是一种凶猛且神秘的动物。一旦被毒蛇咬伤,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因此,人们对毒蛇有种与生俱来的畏惧感,对其敬而远之。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蛇肉在餐饮业中,需求量大,时常供不应求;蛇毒亦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药材。
养蛇成了高利润的创业项目,但是,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得了的。光克服恐惧心理还不行,养蛇人需充分掌握蛇的习性,并做好自身防护与安全工作。
在三门浦坝港镇小渔西村,80后年轻人朱成俊,便是一位养蛇创业者。他在家附近搭起了一座“生态蛇屋”,圈养起了眼镜蛇。他坚信这能为他带来丰厚的回报。
“生态蛇屋”里养了100多条毒蛇
朱成俊的“生态蛇屋”是4年前搭建的。
小屋子约40平方米大,由土瓦堆成,四周建起了围墙。屋子里有个露天小院,杂草丛生,颇为阴暗潮湿,中间有一处小水塘。屋檐底下是一块块石盖子,掀开盖子,就能看到眼镜蛇盘踞其中,这是朱成俊为蛇搭起的小巢穴。“这屋子里,养着100多条眼镜蛇。”朱成俊说,除了眼镜蛇外,他还在竹篓里单独养了5条大王蛇,“大王蛇虽无毒,但力大凶猛且嗜食,若把它与眼镜蛇养在一起,眼镜蛇会被它吃掉”。
清晨若无其他事,朱成俊会与父亲去野外捕蛇。当地有农户捕到小眼镜蛇,也会送到朱成俊家中。朱成俊说:“我会按照大小,付给对方10到20元不等的费用。”而后,再把收来的小蛇放入蛇屋中,作为种蛇。
养蛇当然需要饲料。为了保持毒蛇的野性,朱成俊时常会买些小黄鳝、小泥鳅,或是从田里捉些小蛤蟆,将它们放入小屋池塘里。眼镜蛇饿时,会自己出巢,自由猎食。“蛇每次的进食量约为自身体重的十分之一,吃上一顿,就可以一星期不进食。”朱成俊说,自己不用刻意地去料理它们,只需定期投食,“比养猪还容易。”
养蛇能创造出不菲的经济效益
朱成俊 2004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新华书店集团担任编辑。后来,他辞职跑过销售,也开过公司,但始终未有大的起色。
2011年,他回到三门,决定在家乡创业,并瞄准了养蛇这一路子。“我父亲朱昌贤是乡里的赤脚医生,擅长治蛇毒。”朱成俊说,他的父亲在10多岁时被毒蛇咬伤,后来在查阅古医典籍、自我医治的过程中,掌握了草药治蛇毒的方法,又经多年改良,形成了一整套治蛇毒的秘方,“自我懂事起,就时常有被毒蛇咬伤的乡里乡亲,上门来求医治,父亲都能将他们治好。”
正是有了父亲能治疗蛇毒的后盾,朱成俊才敢放开胆子,养毒蛇创业。“至少我不怕被毒蛇咬伤。”朱成俊说,在家的周围种着一些对付蛇毒的应急草药,养蛇的同时,亦是对父亲秘方的一种传承。
养蛇的利润非常丰厚,朱成俊说,目前他蛇屋里的蛇,都是卖给农家乐、酒店作食用蛇用。“一条1.5公斤重的大王蛇,能卖300多元,半公斤以上的眼镜蛇能卖200多元,半公斤大小的眼镜蛇也能卖100多元。”尤其在冬天,蛇非常稀少,这时拿出去卖,价格比夏天高出3倍。
蛇也没这么好养,其中困难重重
朱成俊在养蛇的第一年,遭遇了一次挫败。
“第一年冬季时,蛇集体冬眠,谁知养的蛇冻死了八成。”他表示,蛇在冬眠时,体内蕴藏能量,温度与湿度控制不好,会导致蛇体内能量过早耗尽,不等天气回暖,蛇已被冻死了,“幸好没有买蛇苗,不然损失会更大。”
对此,朱成俊专门跑到书店,买了不少关于蛇类养殖的书籍,又上网查阅了大量的病理知识,还加入了几个QQ群交流,总算找到了解决蛇越冬死亡的方法。之后,他加厚蛇窝、夯实土层,将露天蛇房改造成半封闭式蛇房。第二年,蛇越冬成活率控制在正常水平。
养蛇的难题不仅仅是越冬,譬如蛇也会有传染病,因此要经常对它们进行消毒;譬如蛇蛋的孵化问题。“目前死蛋较多,孵化出小蛇的概率约为50%。”朱成俊说,这一问题,他正想方设法解决。
市场很大,小伙想扩大规模
在朱成俊看来,目前创业亟需要做的,就是把养蛇场的规模扩大。
前不久,他向三门县政府提交了创业计划书,他想建一个400平方米的养蛇房,并配上300平方米的养殖池,这样可供4000条毒蛇生长。“这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朱成俊说,光是把蛇推向食客市场,就大有赚头。
他算了一笔账,去年前来三门旅游的游客,达到267万人次,按每百人半公斤蛇肉计算,年需蛇肉13500公斤。按照他4000条蛇的养殖计划来看,平均每条蛇1公斤重,还远远不能满足食客的需求。
他决定,不再单一饲养眼镜蛇,逐步加入银环蛇、五步蛇等毒蛇品种。朱成俊说:“食客眼中,无毒蛇是‘粗货’,认为蛇是越毒越好,吃了对身体有益。”
毒蛇不光能吃,还能从中提取毒液。朱成俊介绍,提取蛇的毒液,只需在盛液杯上覆层塑料薄膜,再抓住蛇脑袋,让它咬杯子上的薄膜,蛇的毒牙刺穿薄膜后,毒液会自动流出,滴到杯中。“蛇毒液价格昂贵,每一克的报价比黄金高出20倍,且属卖方市场。”
当然,这需要产能扩大后,才能实施。目前,朱成俊正筹集着扩张所需的资金。 吴世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