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皖北农村禁烧“账本”

  近日,合徐高速路段前后多辆车相撞,事故造成1人死亡,12人受伤。而事故的罪魁祸首,是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阻挡了司机视线。
  因禁烧不力,安徽宿州8个乡镇14名党政一把手被免职。徐风(化名)是其中之一,他担任宿州市大店镇镇委书记才138天。据卫星探测显示,这8个乡镇秸秆焚烧火点共计19个。
  其实,所有黄淮地区冬小麦的主产区,涉及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的部分地区,每到夏收时节,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同一种味道,它源自麦秸焚烧。
  因呛人的烟味影响了出行,秸秆焚烧终究引发了城市居民的抵制。然而,根治它却成为各地政府的难题。
  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今年,除乡镇要向区政府缴纳10万元禁烧保证金外,每个乡镇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派出所所长每人分别缴纳2万元、1万元、5000元保证金,乡镇出现第一个火点,扣除全额保证金,以后再出现火点,按每个火点2万元追加禁烧保证金。然而,禁烧难题非一日之寒,尽管将禁烧成绩与乡镇财政甚至干部个人腰包直接挂钩,但秸秆焚烧依然得不到根治。
“年年禁烧,年年烧尽”
  大店镇是宿州市最大的镇,有23万亩麦地,尽管政府宣传禁烧,增加农机投资,进行督查暗访,包保到户,但每年依然都没能逃过秸秆焚烧这一劫,“年年禁烧,年年烧尽。”
  黄淮地区夏种黄豆和玉米,禁烧难就在于种黄豆的土地。当地农民的种植观念是,种黄豆一定要土层薄才好出芽。一旦秸秆还田沤在地里,不仅不易翻种,且易生虫,加上现在农村劳动力缺失,不如一把火烧了省事。
  即便对于配合禁烧的农民来说,秸秆还田还有一层风险,就是在今年收割不限茬的情况下,实行“2+1模式”,即2台收割机配1台灭茬机,一台收割机一天能割120亩地,虽然麦子得以抢收,但由于还要过一遍灭茬机,极有可能耽误农时。
  从2014年夏收开始,宿州市选派市直单位公职人员下乡进行禁烧督导,实行24小时巡查。两年来,禁烧并不顺利。
  王德一(化名)是2015年被派到宿州栏杆镇路疃的一名禁烧人员,在他看来,他们下乡搞禁烧的意义并不大:“几千亩的地,靠十几个人哪能看得过来。天干物燥,只要有一点火星,风一刮就全烧起来了。”
  除了督导,各乡镇严防死守的招数还有动用警力,拘留罚款,签责任状等。可是防不胜防,只要出现一个火点就会功亏一篑。
  皖北的种植习惯是“农时不到不种”,秸秆只要堆在地里一天,就存在烧起来的风险,在村民对拘留罚款处罚的反感下,只要有一处烧起来就全部跟风点火。
秸秆禁烧,农民心存抗拒
“不烧,豆子种不下去”,这是多次从农民口中说出的话。为了向村民证明秸秆还田也能种黄豆,大店镇出资帮一部分村民免费种植。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来年村民就不再焚烧秸秆。因为除了长久以来的种植习惯造成的心理抗拒外,无利可图是多数农民焚烧秸秆的直接原因。
  以宿州市为例,2015年全市财政共拿出8000万元用做农机补贴,以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希望能做到秸秆还田。以一台8000元的灭茬机为例,市级财政每台补贴1000元,县级财政每台补贴2500元,再加上国家补贴600元,个人只需付3900元。
  然而,由于农村散户太多,在农闲时间,多数农民外出打工,大型农机具的投资性价比并不高,农户一般不会购买。
  在邻近的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镇里给每亩地禁烧补贴35元,实际补贴到各村民手里的是每亩20元的灭茬费,中间部分被各村当做禁烧劳务费扣除了。
  虽然政府财政补贴秸秆还田,不会增加收割成本,但在村民看来,这一步骤却会将种植过程变得更加费时费力,所以多有抵触情绪。即便如此,政府也只能强力推行秸秆还田,2015年要求还田率达到80%。
秸秆禁烧,如何破局
  除了秸秆还田,秸秆发电是秸秆利用的另一个出路。
  目前,安徽省内已建设的秸秆电厂共计20座,多分布在皖北沿淮粮食主产区。2015年全省农作物秸秆总数在4500万吨,而省内秸秆电厂年计划消耗162万吨农作物秸秆,消耗比例不到百分之四。
  坐落在宿州市的华电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电”)是该市秸秆发电的主力,采购部梁经理近两个月一直在为夏季秸秆收购忙碌着。2015年“华电”收到了740万元的财政补贴,拿到了80%的预拨款,然而即便有国家补贴和省财政的支持,亏损的阴霾仍笼罩着秸秆电厂。
  梁经理算了一笔账:50公里内,一吨秸秆的运输成本在70-100元,收购价在220-420元。4亩地产出一吨秸秆,2公斤发一度电,按上网电价每度0.75元卖给国家电网,一吨秸秆收益也就375元。所以单纯的秸秆发电其实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即便不赚钱,发电厂也要接收秸秆。“华电”的夏季秸秆收购量从2013年的5万吨递增到2015年的8万吨,这意味着电厂付出更多的财力来填补秸秆发电造成的亏损。
  电厂亏损,收购秸秆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农村留守的老弱妇孺来说,将秸秆运输到收购站费时费力,还没有可观的利润,用最便捷的方法焚烧处理秸秆成了首选。
  “禁烧的根源在于解决豆子怎么种和秸秆怎么用。”徐风说,为解决秸秆出路,他曾利用大店镇现有的200亩工业园进行招商,投资了一家有专利技术的板材厂,建成后有望消耗大量的秸秆。然而随着他的下马,新一任领导班子又会有新的举措,板材厂的落成也变得遥遥无期。
  “从长远来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根本。”不过徐风表示,土地流转也有难度,现在散户平均一家有20到30亩地,一亩地1000多块的流转费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如果有一天,农民都能从秸秆中获得可观的利润,那他们也就不会再烧了。”
(摘自《南方周末》 蔡天然/文2015年8月1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