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如何打造绿意葱茏的农业“两区”

农业“两区”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给出答案

  □本报记者 俞廷尚
  本报讯 全面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剑指何方?深化之路又该怎么走?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农业“两区”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计划”)给出了答案。
  今后3年,我省将深入推进农业“两区”绿色发展,通过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和全面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使农业“两区”成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农业“两区”是我省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根据计划,农业“两区”要率先“穿上”绿色外衣。具体路径就是要通过实施产品质量、生态循环、新型主体、设施装备、“两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融合和科技服务等六大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生态循环发展、主体培育、“机器换人”、物联网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
  计划提出,力争到2017年,实现农业“两区”亩均产值比周边区域高出20%以上,产地农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氮肥、化学农药施用总量比 2014年分别减少 4%和6%,土壤清洁率达到90%以上,粮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建成50条总产值达80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等目标,全面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先进、融合发展”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根据计划,各级政府要强化农业“两区”绿色发展的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支撑,完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林业发展与资源保护、海洋渔业综合开发与产业发展、水利建设与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大金融支农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工商资本投资,打造更加绿意葱茏的农业“两区”,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强省建设进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