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他从一位商人转身成为葡萄种植户,种出的葡萄品质好又热销——

马东升:三大创新做活葡萄生意

  •   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葡萄园都在忙着为自家的葡萄找销路,批发、代售点、网络、微信朋友圈……可谓是十八般武艺都使上了。然而,位于临海年坑村的牛头山滩溪葡萄园,种植面积150亩,不批发一串葡萄,不送出一颗葡萄,就在葡萄园中零售,仍然供不应求。买葡萄需预约、需排队,这种现象在该葡萄园常常发生。
      同是种葡萄,缘何会出现如此不同的境况?牛头山滩溪葡萄园的负责人马东升给出了答案:创新,一切皆源于创新。
    从商人变身葡萄种植户
      5年前,马东升还在做钢铁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东升携全家到牛头山滩溪葡萄园游玩,被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深深吸引,当他得知这个葡萄园经营不善,正准备转让时,便与人合伙承包下了该葡萄园。马东升说,自己虽做钢铁生意,但也是农民出身,且家里的亲戚好多是种葡萄的,因此,他对种葡萄并不陌生。
      马东升说,当时这个葡萄园的葡萄品质较差,不但酸,口感也不好,即使送人,人家都不愿意吃而整箱倒掉。“而且当时到年坑的路正在修,很不好走,根本没有人会到葡萄园来买葡萄。”马东升说。
      如何提升葡萄的口感,建立自己独有的销售渠道,这成了马东升思考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马东升说,当他看到众多的葡萄园即使种出又甜又好看的葡萄,却依旧为销路发愁的时候,知道必须要独辟蹊径,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这就需要从葡萄的品种、种植技术、销售方式进行全面创新。
    创新品种,培育全国独有的野山葡萄
      当马东升接手葡萄园时,葡萄园的葡萄有5个品种。有一天,马东升在葡萄园中发现了一种变种的葡萄,便突发奇想将本地山中的野葡萄嫁接在这种变种葡萄上进行培育。
      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嫁接后长出来的葡萄不但品相好,口感也好,马东升将这种葡萄命名为“野山葡萄”。据了解,这种野山葡萄颗粒似珍珠般大小,紫红中带粉,表面还敷着一层薄薄的白色果粉,糖度22度,皮脆,是可以“带皮吃”的葡萄,称得上是葡萄中的佳品。他种了7亩野山葡萄,虽然产量低,售价却高出市场其他葡萄许多,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
    创新技术,葡萄品质好口感佳
      马东升认为,如今,老百姓的钱包都鼓起来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口感更为看重,也愿意掏更多的钱购买高品质的农产品,所以,马东升跟合伙人商议后,决定采用原生态种植技术,以追求品质和口感为导向。为了保证口感,在葡萄结果后,马东升会处理掉大串的葡萄,只留下半斤以上一斤以下的葡萄,这样的葡萄口感最好,营养价值也最高。
    创新营销,百万元葡萄免费试吃
      在葡萄产出的第一年,尽管他的葡萄甜而不腻口感好,而且又是原生态种植的,让人吃得很放心,可由于周边交通不便,如何吸引市民前来购买,让马东升颇为烦恼。
      最后,马东升和合伙人考虑再三后,决定以免费进园采摘,免费试吃来吸引市民。“那一年,我们葡萄园差不多一半的葡萄都是被免费品尝的,加上损耗,折算成钱的话,有上百万元了。”马东升说,这次营销非常成功,原生态种植的葡萄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来客都对该葡萄园的葡萄念念不忘,成了该葡萄园的回头客。
      到了葡萄产出的第二年,由于良好的口碑产生辐射效应,为该葡萄园迎来了两倍多的顾客。“现在,周边的路都修好了,交通也非常便利,这里车满为患,主要是我们的顾客每年都要翻番。”马东升说,“来葡萄园的人越来越多,也间接带动了年坑旅游经济的发展。”现在,葡萄园附近就有了4家规模不小的农家乐,年坑村村民的土豆、番薯、菜干、土鸡、土鸡蛋等都非常畅销,供不应求。
    章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