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农民信箱

A回音

低保户王大姐卖桃难题解决了

  要打开村里农产品的销路还得再动一番脑筋
□本报记者 裘云峰
  本报讯 “低保户王大姐的桃子差不多都卖完了,感谢所有热人心的帮助。”近日,记者的手机上收到了新昌县儒岙镇儒二村驻村指导员李光强发来的微信。
  李光强告诉记者,自从《农村信息报》关注王大姐卖桃难事件后,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了进来,新昌电视台、绍兴电视台还特地上门做了专题采访。说起来也真巧,那个时候王大姐种的水蜜桃正好大规模成熟,原本每天几百斤的桃子产量一下子增加到了5000斤,这么多的桃子通过朋友圈的转发是无论如何也销不完的,王大姐急得掉眼泪。通过媒体的连续报道后,不少绍兴市民赶到王大姐所在的村里购买桃子,绍兴一中的老师和绍兴燃气公司都组团来买桃,他们不光买走了上千斤的桃子,还坚持把王大姐挑出的烂桃子也一并买走,还有不少市民直接把钱塞给王大姐,但大姐无论如何也不收。经过几天的热销,王大姐的桃子基本销完了,这些天虽然还有桃子成熟,但基本不愁卖了。“虽然说通过媒体的帮忙,今年的桃子卖完了,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李光强说。为了帮村里的农产品找一条稳定的销路,他辗转联系上了阿里巴巴公司,阿里巴巴公司也同意在王大姐所在村设立一个农村淘宝服务站,这几天就会来村里授牌。但淘宝服务站每三个月就要考核一次,看村里对服务站的利用率是否高,如果考核不合格,还是会被淘汰的。
  李光强还建起了一个微信朋友圈,除了前段时间帮王大姐卖桃子,现在也在帮周边一些村民卖水果蔬菜,现在朋友圈里已经有100多个人,蔬菜瓜果的销量还不错。李光强说,当地大多数村民都是小规模种瓜菜,因为量小,批发商都不愿意来收,村民也常常要花大量时间在卖瓜菜上,建这个朋友圈主要还是想把村民这部分精力腾出来用在其他事情上。“我现在正在找当地喜欢做电商的年轻人。”李光强告诉记者,等一年后他驻村结束,就把这些平台都交给村里人,让销路有个延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