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在生态环境受到高度关注的今天,“零增长”成为农资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零增长”倒逼企业“减肥”
作为致力于打造中国测土配方施肥第一品牌的“司尔特”,在2011年便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全国首家“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司尔特”研究人员表示,测土配方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科学合理的肥料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建立一套集“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为一体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由此,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北京傲禾测土肥业连锁有限公司自创建之日起,就确立了“降低化肥投入成本、减轻农耕土壤污染、增加农民收益”的经营理念,倾心服务全国消费者。“傲禾”把最前瞻的信息科技转化到为农服务中,打通“测土配方施肥最后一公里”,率先打造出一整套成熟的测土配方模式。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县、镇、村三级销售服务网络,帮助全国亿万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为了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传统复合肥企业提出了“精准施肥”的理念。作为国内农资流通主渠道,“中农控股”充分发挥自身在原料供应、网络建设、配肥技术和农化服务等方面优势,在华北部分省份试点启动“智能测土配肥站”项目建设。“中农控股”磷复肥部总经理王秦燕说:“通俗地讲,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植物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据了解,目前“中农控股”已在河北晋州、衡水,山东临沐、德州等地先后建设多家智能测土配肥站,相关设施设备和服务配套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零增长”呼唤“精准施肥”
为了确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实现,目前国内主流农资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表示,随着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提出和实施,国内主流农资生产企业不论是调整产品种类,还是加大研发力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未来,还是希望企业紧跟市场步伐,注重产品质量,不一味追求数量;注重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正确用肥和合理施肥;注重宣传,让农民明白只有合理施肥、适量施肥,才能保证农作物生长,避免浪费以及污染环境。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研究员白由路认为,当前化肥的施用存在不合理、不平衡的现象,对环境造成威胁。要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肥料本身技术要有所创新和突破,企业要生产出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创新型肥料,在养分数量、养分比例、养分形态和肥料助剂几个方面不断创新,加强研究;施肥技术要改进,应采用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方式;植物营养理论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博士易俊杰则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在现有的化肥产品中,尤其是尿素,属于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产品,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将近三分之二,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使用比率。按照国外的经验,可将尿素加工成尿素硝铵溶液,或将尿素升级为添加有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或氨基酸的新型肥料,提高利用率,延长肥料的有效期。二是加大工业和农业的对接。通过大配方示范田与普通农田的对比,高氮肥生产企业成本每吨可降低200元,同时利润每吨可以提高200元,从而导致高氮肥施用量日渐增加。但是高氮肥的施用会造成更高的氮损失,导致环境污染,还易造成农作物前期过绿、后期贪青晚熟。因此,应均衡施肥,发展大配方,摈弃不合理配方。三是积极推广机械施肥,实现种肥同播,提高播种质量和劳动效率。四是加大政企合作力度,通过整村推进等方法,进行高产高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零增长”方案的实施,对有机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部相关领导认为,实现“零增长”可通过“精、调、改、替”等技术途径来突破。“精”即是推进精准施肥;“调”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是改进施肥方式;而最后的“替”就是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在国家倡导科学施肥的大背景下,缓控释肥等新型高效肥的施用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指导农民如何高效应用是实现精准科学施肥、达到“减肥”目的的关键。因此,为了实现“精准施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张高科 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