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首个低甲烷排放水稻品种问世

  稻田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而英国《自然》杂志在近日公开发表的一项植物科学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开发出的高淀粉水稻品种。该品种有望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甲烷排放。这是第一个高产量低甲烷排放的水稻品种。
  水稻田不可避免地产生并释放甲烷。科学统计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总量之中的10%左右,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这是由于水稻喜爱生长在温暖的水田里,而在淹水的条件下,稻田土壤中的腐烂植物体等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从而产生甲烷。稻田甲烷的过度排放可导致气候变暖,从而造成气候异常甚至各种灾害频发。
  此次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孙传信、中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王锋与他们的团队介绍的这种改良的水稻品种,其种子里的生物质和淀粉量增加了,而甲烷生成水平却降低了。这种植物在中国的3年大田试验中表现都很好。它是通过转移大麦的一个调控基因到常规水稻品种产生的。研究团队得出的结果是,这种水稻偏向于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储存在植物的地上部分而不是地下部分。
(据光明网 张梦然/文 2015年7月2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