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医托”牵线 中药增值百倍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北京警方侦破特大“医托”诈骗案,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警方表示,这是北京有史以来打击“医托”诈骗犯罪规模最大、抓获人数最多的一次。
  警方调查发现,“医托”经常混迹在北京各大医院外,首先由“猎物者”负责寻找目标,与患者主动搭讪,并使患者产生前往涉案医疗机构就诊的意愿。随后,会有“医托”扮演“病友”上前佯装患有同类疾病,为患者带路至涉案医疗机构并一同看病。此外,等事主看病买药后,会有专门“护送”人员将其送至地铁或公交离开。
  涉案医疗机构一般将成本几十元的药品以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卖给患者,在收取高额挂号费、药费后,再将获利与团伙成员分成。
  “‘医托’的危害很大,绝不仅仅是骗点钱那么简单。”办案民警说,一方面是延误病情,嫌疑人不是治病而是开药,什么病都是那几套方子,反正治不好也治不死。可患者却几个月甚至几年吃这些根本不对症的药,贻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机。“一名来自广州的跛脚男子在诊所开的药方,竟然与第二天来此看皮肤病的孩子的药方一模一样。”“更严重的还会加重病情。”办案民警说,警方发现了一本开药秘笈,上边把常规的病开什么药都列出来,谁坐堂不重要,只要问一下病名,再按这本秘笈开药。不过,民警在办案中也发现,有的患者虽然明知对方是“医托”,小医院也不正规,可这类患者多是患有疑难或顽固性疾病的人,有时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正好着了“医托”的道。
(摘自《京华时报》 周鑫/文2015年7月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