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风雨中,他们守望相助

  编者按:
  台风“灿鸿”造成我省逾191万人受灾。在灾难面前,不少凡人义举再次彰显了人间大爱。今天本报剪辑其中几个片断,谨以此向他们致敬。
奉化村民用棉被堵住管涌口
  7月11日下午4点40分,“灿鸿”登陆朱家尖,奉化陷入狂风暴雨之中,江河水位快速提升。就在这紧要关口,在建的大浦湾水闸连接口出现2米多宽的管涌,危及水闸和周边近十个村庄。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开始了。
  接到险情报告后,奉化“三防”指挥部当即成立应急小组。下午5点左右,大浦江边的江口村村支书徐鹏尧正打算换班吃晚饭,这时电话响起,得知水闸出现险情,“快,要棉被,水闸有险情,越多越好!”挂了电话,他马上吩咐其他值班干部。接到通知的村干部马上行动起来,拿上预备着的小喇叭,一家一家喊开了:“水闸有险情,要棉被!”
  这边,徐鹏尧也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是一家一户去收棉被,一方面时间上来不及,另一方面数量也有限。怎么办?他想起了在村委隔壁开宾馆的骆孝明,给他打去了电话。“你去拿好了,被子都放在二楼的小房间。”听说要抢险,在外办事的骆孝明二话不说,让徐鹏尧把宾馆里20多条棉被全拿走。
  听到小喇叭里的喊话,村民也忙开了,短短20分钟,就有20多条棉被送到了村委。在河对岸的周村,为了抢时间,村民自发骑来三轮车,挨家挨户收棉被。大雨中,一车、两车……村里收集了近百条棉被。
  在离水闸直线距离800米的后胡村,六十多岁的胡建尧听说抢险要棉被,马上掀开家里的箱子,拉出两条,用电瓶车载着送到抢险现场;村民胡平义直接把自家床上垫着的两床棉被抱到了村委会。消息还传到了五六公里外的江口街道敬老院,敬老院里50条闲置棉被也被装车送到了抢险现场。
  江口、周村、后胡村这三个村庄,源源不断地送来棉被。一个小时内,有近300条棉被裹着沙袋,投进了大闸管涌处。“家都要被淹了,几条棉被算什么!”村民们说。
  与此同时,附近7个乡镇的民兵以及奉化市武装部、水利局和工程指挥部专家等也紧急行动,终于在7月12日凌晨2点,堵住了管涌口。
“平安水鬼”勇护渔民
  “文标啊,我这里有7艘渔船叶子被缠住了,快来帮忙解一下……”焦急的求救声伴着浪涛声奔涌而来。“这边,这边,船往这边开……”温岭市石塘镇小沙头村渔民、曾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的郭文标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快速穿上潜水衣,机动船“哒哒哒”轰鸣,随着石塘港潮涌特有的澎湃激越,向北驶去。两个多小时后,浑身湿漉漉的郭文标迈着疲惫的脚步爬回船上,“没事没事,叶子解了,这几艘船就可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停靠了。”7月9日下午,郭文标迎着10级大风,在海上冒死为渔民“解叶子”。
  “这次台风威力很大,容不得一丝麻痹大意,所有渔船都必须尽可能多地抛下锚,再用绳索固定好,最好是多艘渔船捆绑停靠。”台风“灿鸿”来势汹汹,停靠在石塘港内的400多艘渔船始终是郭文标的牵挂。
  尽管当地政府在台风来临之前已做了很多应对措施,但“执拗”的郭文标还是主动请缨,带领他的救助团队从8日开始,迎着风浪,驾驶着机动船不停穿梭于石塘辖区内各个渔港,协助渔民将部分渔船及时转移到避风条件更好的东海塘停靠。9日一大早,郭文标又和渔民们一艘一艘地排查船只,挨个通知,督促船上、岛上的渔民回到岸上。
  几天来,郭文标一直奔波于风浪中,对石塘港内的400多艘渔船进行全面摸排,遇到锚绳不牢固的,及时与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取得联系,通知并协助船主及时固定。20多艘渔船因无法及时联系上船主,郭文标就登船帮其固定。其中有一艘百吨重的外地渔船的锚坏了,在风浪中不停摇晃,郭文标就派救援人员买来锚索,借来锚绳,把这艘船加固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也确保了港内其它渔船的安全。
  郭文标说:“渔船就是渔民的命根子,台风来临时,哪怕出现一点点小险情我们都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邵巧宏 凌青 黄成峰 毛世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