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城中村”不能总是凑合着

  ——北京大学教授彭小瑜撰文说,自己对“城乡结合部”这个说法很不喜欢。“城乡结合部”一般不是指郊外的田园风光,而是指城郊的“城中村”或者“城边村”。它们还没有被彻底整合进入市政管理,保留大量乡民自己盖起来的简易楼房,交通相对方便,用比较低的价格出租给低收入房客,后者又以没有本地户口的打工者居多。
  官员和学者谈论这个问题时日久矣,觉得是个老大难问题。在道理上,和城市中心繁华地带相比,“城中村”没有理由一定要脏乱差。
  这其实和我们大家心里的一些潜意识有关系。首先就是那个“拆”字。某一个“城中村”到了生命的末期,沿街的墙上一定会刷上“拆”这个字。在刷上“拆”字前后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也就是在一个“城中村”被开发成标准的商业区和民居之前,此地很少会有细致入微的整顿和管理,因为居民和有关部门都在等待拆迁和开发,觉得乱一点没有关系。
  大家心里的第二个字是“拖”,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凑合。在拖延和等待拆迁中凑合,让“城中村”脏乱差的状况长期延续,使之成为都市景观的“瘌痢头”,既不尊重当地低收入的房客,也没有正视出租房屋者眼前的利益诉求。
  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这样的表述背后,有关部门往往在施行懒政,当地居民自己常常在展示不讲究生活品质的态度。其实,收入不高的平民,譬如“城中村”的房客,也有追求美好洁净生活的权利。“穷讲究”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权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