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中国卫星“数说”全球生态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用卫星“数说”全球生态。这是科技部第三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除使用国际开源卫星遥感数据以外,这份报告更多利用中国气象卫星、环境卫星、资源卫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连续观测。
  科技部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表示,报告围绕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热点区域,聚焦“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四大专题开展监测,获取生态环境“底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称,从监测情况看,去年,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四种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达27.64亿吨,同比增产1.2%;中国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良好。
  2014至2015年度全球冬小麦长势良好。中国冬小麦主产区作物长势好于去年,若冬小麦收获前农业气象条件正常,中国冬小麦有望增产。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表示,首次将湿地这一极具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的指标纳入年度报告意义重大。从监测情况看,2001至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减少不足1%。受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01至2013年国际重要湿地内的各种湿地类型呈现了明显的年际间转化特征。近年来,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受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面临更高的压力和威胁。
(据新华网 余晓洁 程卓/文2015年6月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