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

  在农产品流通的链条中,产地市场是其中第一环节。然而,现在的产地市场却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一道“软肋”。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希望能让农产品流通的“最初一公里”衔接得更顺畅。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说,目前,我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69家,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达1790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产地、集散地与销地相衔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但是,现有市场里,我们对产地市场关注程度比较低,市场的基础设施和运行条件不利于农户营销。”张合成说。
  按照《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的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在优势产区和特色产区建成一批直接服务农户营销的产地市场,其中全国性产地示范市场30个、区域性产地示范市场300个、田头示范市场1000个。
  今后,产地市场发展将着重推广公平交易方式。张合成说,在一对多、多对多的集中竞价交易中,交易的价格取决于当日产品的供求关系及商品的质量,是各地市场上供求关系在拍卖市场的集中反映,更趋近于农产品的真实价格。在产地市场推广公平交易,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也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目前,我国少数产地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收集与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成交量信息和供求信息。但总体而言,我国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张合成表示,强化产销信息服务,将是今后产地市场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将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实现产销对接。
(摘自《经济日报》 张雪 王乐/文 2015年6月1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