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敏 文/摄
在玉环县清港,有这样一对80后兄妹,他们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的体面工作,卷起袖子扛起锄头,种上水果当起了农民。兄妹俩用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打开了销路,并在当地打响了“樟农果蔬”的牌子。
清港离海不远,风里都略带咸味。在位于清港镇的漩门湾湿地公园内的玉环樟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水果大棚里,记者见到了这两兄妹,哥哥褚剑波正忙着在西甜瓜地里挑瓜,妹妹褚利明则卷着袖子清点着当天准备发货的甜瓜,利索地安排着发货计划。黑黑的皮肤甜甜的笑,浑身上下一身泥,这是褚家兄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说起农业,兄妹俩并不陌生。由于父母都是果农,他们可以说是在田间奔跑着长大的。或许正是因为对土地的热爱,两兄妹才会辞去稳定的工作,全身心地在田野里追求创业梦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果蔬品牌。
今年31岁的褚剑波2007年从武汉警官学校毕业后,在当地劳动局社保处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今年29岁的妹妹原在统计局工作。虽然两人工作都很稳定,收入也不错,然而,两颗年轻的心并不安于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2011年,我就注册了‘樟农’这一品牌,工作之余开网店,在网上卖文旦。我哥发现销售情况还不错后,就有了承包土地种植水果的想法,我也很赞同他,因为我们对种水果都很感兴趣。”褚利明笑着说道。
2014年,当褚剑波了解到国家对农业生产有扶持政策后,就毅然辞去原有的工作,在父母的支持下,与舅舅一起在漩门湾围垦区承包了180亩盐碱地做起了农民。去年5月份,兄妹俩投资300多万元,又承包了183亩地,以“樟农”为品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果蔬合作社。
搞农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种植时,兄妹俩没经验,露天种西瓜和草莓,结果果苗全都冻死了。随后,兄妹俩盖起大棚,又补种了第二批西瓜和草莓,但因没有销售门路,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亩西瓜、草莓烂在大棚里,损失高达60多万元。不过,接连的打击,并没有打垮这对兄妹创业的激情,他们继续摸索着努力前行。
兄妹俩把家搬到了田头。除了外出学习种植技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大棚里,就连吃饭、睡觉、洗衣服也在大棚旁搭建的临时棚里进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褚家兄妹的种植技术日渐成熟,果蔬的种植情况越来越好,大棚内采用了套种模式,除了种植玉米、南瓜等外,还种起了在当地很少种植的西甜瓜和火龙果,销售也渐渐步入正轨。
通过网络销售,现在他们一天的平均销量都在四五十箱。“玉环80后果兄果妹创业店”的牌子也越打越响,认识褚剑波两兄妹和“樟农果蔬”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的水果,现在全都是通过微信和淘宝在网上卖,光微信的粉丝就有三四千人,销量越来越好。”褚剑波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他和妹妹一门心思搞线上销售,接下来他们的重点是把好果蔬的质量关,做强自己的品牌,把果蔬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眼下正是西甜瓜销售旺季,兄妹俩正在地里查看西甜瓜的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