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泰顺县三魁镇薛内村推行“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瑞雪模式”,有效推进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薛内村地处泰顺县西南部山区,全村222户、823人,2010年,该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5730元,低于泰顺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省级重点扶贫村。
为改变贫困局面,2011年,以薛春树为首的10位在外经商的薛内村村民(泰商),联合出资3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雪公司),采取“一分多统”的村企共建联动发展模式,村集体和村民以地入股,在坚持村企分开的原则下,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全村资源要素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经营管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村监会主要干部分别兼任公司董事或副总经理职务。
实行该模式后,该村7000多亩土地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全部流转给瑞雪公司统一开发经营,用来发展猕猴桃、油茶、茶叶、杨梅等高效生态农业,全村300多名劳动力或外出务工,或在公司基地里从事农业生产。经过3年多的发展,瑞雪公司的经营逐步走上正轨。2014年,薛内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20元,三年里翻了一番多,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高出3390元,增长速度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同时,瑞雪公司还设立了慈善专项资金,用于村里的老人慰问、大病资助、教育奖励等公益事业,初步走上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的新路子。
瑞雪公司给村民的收益回报带有一定的反哺性质,公司成立之初就明确在外泰商不参与分红,村民收益享有“三重保障”:股金保障,村民以地入股,按股份多少每年获得分红;租金保障,公司按土地流转年限每年付给每亩300-500元的固定租金;薪金保障,参与公司生产的村民按劳付酬,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能获得每天100-140元的薪金。
编后:
薛内村的发展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该村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瑞雪公司为其注入的一些重要元素:雄厚的资本投入、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规模化的经营思路、市场化的运作手法,它集中了原先分散、零星的资源,激发了资源的集聚效应,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
对那些同样地处偏僻山区、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来说,薛内村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立足生态,引入外力,集聚资源,走向市场;而对那些急需发展舞台的各类社会资本来说,同样是一种机遇。这些地方生态优良、资源丰富,一旦发展潜力被激发,劣势瞬间就可能转化成优势,假以时日,都有可能成为一块块美玉。
这些欠发达的乡村,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都比较欠缺,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去做好规划、引领发展。对政府来说,如何在维护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好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设计出一整套激励和约束制度,把它们打造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投资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政府期待、农民欢迎、主体愿意、成果共享”的多方共赢,是值得有关方面去探索的。
瑞雪公司只有一个,因地制宜的“瑞雪模式”可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