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科技

这些粮油新品种表现上佳

  □本报记者 王美华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农科院组织召开2015年春季作物旱粮(油料)新品种选育现场考察交流会,与会代表经过实地考察,对新品种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与会代表先后考察了诸暨安华镇三联村油菜新品种“浙大619”示范现场,兰溪游埠镇,余姚陆埠镇、老方桥镇高产高油油菜品种“浙油51”直播示范方以及余姚市凤山街道蜀山村的油菜新品种“浙大622”直播示范方;诸暨璜山镇马铃薯示范现场、金华农科院的马铃薯新品种品比试验基地、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方;前往温州农科院藤桥镇种子种苗科技园考察小麦品比试验和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现场等。“浙油51”是省农科院历经十余年培育而成的高产高油油菜品种,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 230.4天,比对照“秦油10号”迟2.5天,区试平均亩产217.55公斤,比对照增5.67%。芥酸0.0%,硫苷23.42μmol/g,含油量47.86%。位于余姚市老方桥镇的“浙油51”移栽示范方长势喜人,理论产量达300公斤。
  薯类新品系“MG56”、“CG366”、“AG187”等在各示范点长势良好,表现为结薯早、抗病性好,其中金华农科院基地内对照“中薯3号”等品种晚疫病重发田,“MG56”长势正常,表现出较强的抗晚疫病特性,单株取样鲜薯产量已达到1.38公斤,亩产有望达到3000公斤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