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关部委负责人解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这一意见有何意义?意见的亮点在哪里?如何促进意见的有效落实?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委负责人就意见热点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
  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逾越
《意见》指出,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认为,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严格管控,五个环节十分重要。第一,保证落地,最好可以到乡镇。第二,制定负面清单,在红线划定区域里严格管控,明确哪些活动不允许做。第三,明确责任,中央部委有责任,各级政府也都有相应的管理管控责任。第四,建立有效管控平台,及时检查。第五,严格责任,奖惩分明。“最终达到的效果是红线划定区域性质不改变,面积不减小,功能不下降。”庄国泰说。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推进绿色城镇化
《意见》明确,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从严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针对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城市无序扩张的问题,国土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表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一个时期以来城镇化加快发展,但城镇化质量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规模、城市建设的低效外延扩张,缺乏一种压力最终导致转型发展动力不够。城市开发边界明确下来,会成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第二,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举措。“多年来,城市外延扩张占用了大量耕地。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首先得控制建设用地,重点要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张。通过这个方式来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促进保护耕地。”
  第三,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尽可能地把山水自然、自然生态这样一些自然本底守住,把城市放在大自然当中。
  突出财政资金支持重点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投资是重要保障。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孙志说,今年财政部将进一步突出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环境“以奖促治”,把资金集中用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同时,继续强化对自然保护、生态修复支持力度以及对新能源发展的引导,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积极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进一步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不断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稳步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合理布局
  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村
《意见》中,“绿色”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成为贯穿全文的关键词之一。“不应小看绿色化,这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说。
  何炳光说,作为“五化协同”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化”至少要在五个方面取得成效,即绿色布局,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和产业布局;绿色生产,实现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绿色生活,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思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共享,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据新华网 赵超/文 2015年5月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