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湖羊博士”养出10万只“熊猫羊”

它们一年四季吃着笋壳竹叶

  •   羊肉串、涮羊肉、羊肉汤……说起羊肉的美味和羊肉的做法,不少吃货们都会直流口水。
      日前,浙江农林大学给吃货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该校从事湖羊研究的岳万福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利用笋壳养殖湖羊的技术,如今由他提供技术支撑的养殖企业,已养殖出肉质更加鲜美的湖羊近10万只。这也意味着,吃货们可以吃到更加生态、更加美味的羊肉了。
    吃笋壳的湖羊成为“熊猫羊”
      岳万福博士一直从事湖羊等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研究,2011年在美国怀俄明大学动物科学系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他进入浙江农林大学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浙江农林大学所在的临安市,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有着极为丰富的笋竹资源,每到春天竹笋上市后,数万吨的笋壳被随意丢弃野外,严重污染当地环境。
      但在岳万福看来,这堆积如山的笋壳,看似废物,实际上能派大用场。“羊有四个胃,主要是以青草等植物纤维为食,而笋壳营养丰富。浙江是竹子大省,而临安又盛产竹子,如果能够将数以万吨计的笋壳通过加工,制成羊喜欢吃的食物,可以有效解决临安的笋壳污染问题,使大量的笋壳实现循环利用;羊如果以笋壳为主要食物,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而且吃笋壳长大的羊也更加生态。”岳万福博士在调研的基础上,与临安当地有关牧业公司合作,开始养殖吃笋壳的羊。
      湖羊是一种蒙古羊,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在太湖流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养殖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后,岳万福博士发现,以吃笋壳、竹叶为主的湖羊,和传统的吃饲料的湖羊相比,不仅养殖成本更低,而且因为吃的是生态的笋壳,羊肉的口感更为细腻、味道也更为鲜美,深受食客喜欢。久而久之,这种吃笋壳、竹叶的湖羊,被亲切地唤作“熊猫羊”。
    新技术让羊四季吃笋壳
      经过岳万福博士的推荐,这种养殖模式开始在临安迅速推广。但随着湖羊产业不断发展,笋壳季节性的问题开始显现。笋壳虽然是湖羊喜爱的食物,但是一年有四季,只有春季才有大量的笋壳,而且鲜笋开始上市后,短时间内笋壳根本吃不完,而到了夏秋冬三季,湖羊没有了笋壳,依然需要吃其他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成本,也影响了肉质。
      此外,笋壳易腐烂。岳万福想到,何不利用笋壳发酵等技术,将春天吃不完的笋壳贮藏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验,岳万福成功解决了笋壳的密封青贮、竹叶干制技术,实现了将春天吃不完的笋壳贮藏起来,让湖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笋壳。
      考虑到湖羊营养的需要,相关笋壳青贮技术在原先密封贮藏基础上,要求饲养员撒上一定量的盐给笋壳杀菌,同时将黄豆,花生碾成粉末状撒在笋壳上,给湖羊补充营养。经过技术改进后的青贮技术,通过隔绝空气的塑料膜的密闭和发酵,不仅实现了笋壳的贮存,其营养成分也较单纯的笋壳青贮更高了。
    靠笋壳养了10万只“熊猫羊”
      临安越强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了2000多只“熊猫羊”,公司负责人说,过去笋壳是污染物,现在却成了香饽饽,特别是用作湖羊饲料后,不仅减轻环境负担,还实现了生态循环,产出的羊肉更是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价格也涨了不少。
      目前,岳万福正在探索如何提升湖羊养殖的效益。他发现,湖羊从断奶至养到40公斤,这一阶段生长速度最快,而到了50公斤后生长速度渐缓。下一步,他准备主攻30-40公斤的羔羊养殖,从而实现湖羊生态养殖与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在岳万福的技术支持下,如今仅临安就有近十家以笋壳为主要饲料的湖羊养殖基地,累计养殖湖羊近10万只,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的笋壳处理问题,也推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陈胜伟
    湖羊在吃笋壳。
    工作人员进行笋壳青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