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什么是水稻“两壮两高”技术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简称“两壮两高”技术),是指在培育水稻壮秧的基础上主攻壮秆大穗,最终实现高颖花量和高充实度而获得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技术。“两壮”即壮秧、壮秆,“两高”即高颖花量(每亩总谷粒数要高,包括实粒和秕粒)、高充实度(结实率和千粒重要高)。“两壮两高”技术是省农业厅提出的2015年水稻主推技术之一。水稻“两壮两高”技术一是为了满足良种良法配套的现实需求。近年来,我省科研单位先后育成一批大穗型的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提高我省水稻单产水平作出重大贡献。2014年,全省推广籼粳杂交稻300万亩以上,占全年水稻面积的25%。因籼粳杂交稻株型、穗型明显区别以往的常规稻和纯籼或纯粳型杂交稻,需要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此外,我省主推的部分籼粳杂交稻品种已向周边省份辐射,因普遍高产,在全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省有必要提出籼粳杂交稻的配套技术。水稻“两壮两高”技术的提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套籼粳杂交稻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不断完善,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籼粳杂交稻的高产潜力。
  水稻“两壮两高”技术也是提升栽培技术的迫切需要。近十年来,我省在水稻生产上引进和推广了强化栽培和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在高产创建与高产攻关中普遍得到应用,对提高我省水稻栽培技术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全省水稻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籼粳杂交稻的品种特性,生产中仍较难做到穗数与穗型、大穗与充实的矛盾的协调统一,往往穗数达到了但穗型明显变小,穗型变大了但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不去,影响了籼粳杂交稻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两壮两高”技术,是针对籼粳杂交品种的特性,在吸收水稻强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总结高产创建实践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我省现有水稻栽培技术的总结与提升。
  水稻“两壮两高”技术弥补了我省原创水稻栽培技术的多年空缺。近十年来,我省引进和推广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主要由国外或外省研发或提出,我省近年缺少自己提出的原创技术。“两壮两高”技术的提出也是为了弥补这一空缺,而且是针对籼粳杂交稻的品种特性而提出的,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
盛农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