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去年,绍兴市上虞区粮食生产成效喜人,今年的早稻生产又得到省领导的肯定。那么,人多地少的上虞,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稳粮增收?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上虞区区长王慧琳,请她谈谈上虞的“种粮经”。
王慧琳告诉记者,粮食稳则天下安。上虞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首先,区委、区政府站在保障公共安全的高度抓粮食生产,自觉落实“米袋子”一把手负责制,全力保障群众“吃饭”安全,去年全区粮食自给率达64%,居全省同类县市前列。其次,区委、区政府站在稳固农业基础的高度抓粮食生产,建立严格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去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4.93万亩,粮食产量达29.14万吨,其中早稻面积18.22万亩,占绍兴市的40%、全省的10%左右。第三,区委、区政府站在促进就业增收的高度抓粮食生产,通过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加快粮食功能区建设,助推种粮大户实现种粮增收。目前,全区2300多户规模以上种粮大户,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在谈到区委、区政府是如何调动农民提高种粮积极性时,王慧琳说,上虞以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全区计划种植水稻48.86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稳定在去年的水平。在具体的做法上,主要有四项措施:一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大幅提高对种粮大户的直补标准,去年在省定政策基础上,区财政再给予15元/亩补助,今年则提高到40元/亩;二是落实粮食收购订单,粮食订单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早稻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倾斜,今年区级早籼谷订单规模1.4万吨,比上年增加0.05万吨。对早稻订单在20吨以上种植户,按不超过早籼谷最低收购价款的50%发放预购定金,以缓解他们的资金压力;三是建立储备保障制度,区财政安排30万元建立机插秧储备保障制度,对储备秧面积给予育秧成本补贴,解决早稻秧苗余缺调剂难题;四是强化社会化服务,安排专项资金160万元,为散户提供水稻机械化统一育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王慧琳介绍,今年上虞区粮食生产目标是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9.5万亩,总产量24.6万吨,新认定1个以上旱粮示范基地、1个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小麦)和5个省级千亩高产创建活动。下一步,上虞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抓政策激励,稳定粮食生产。今年区里将安排6150余万元粮食生产扶持资金,比上年增长14%,其中粮食订单奖励资金1640万元。目前,区级粮食订单已达到3.4万吨,比去年增加0.5万吨。二是抓农田水利,夯实农业基础。扎实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力争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3万亩,基本建成虞北现代农业综合区和3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区。三是抓体制创新,推动农业多元发展。在全区已累计流转耕地21.5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6000亩。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省级试点,探索开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力争粮食生产机耕、机收率在目前已达96%和94.6%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四是抓服务保障,确保农资市场安全。继续开展“五送”惠农服务活动,加强“智慧农资”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技网上在线服务,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保障农资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