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被隔成了内外两间,里屋是供村民做中医理疗的“病房”,外屋是为村民看病的“门诊室”。“门诊室”的大柜子边,上百种中药被贴上标签,装在柜子下端的60多个抽屉里,几十种常用西药则分门别类地放在柜子上端的玻璃柜里,一切井井有条。
这个卫生室位于重庆市梁平双桂村,主人叫李国光,祖上两代都是中医。李国光的左手小时候因炸伤截肢。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学了不少医术。1996年,在煤矿工作的李国光回到双桂村,次年通过乡村医生考试后,在自己家里办起了村卫生室。
李国光将推拿、药品的价格制成价目表,贴在卫生室最显眼的地方,让病人一目了然。他知道村民家里普遍不富裕,平时不收出诊费,只收取一点基本的药钱,堪称“平价医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赚钱并不是我行医的主要目的,我只是吃这碗饭的,能少收点就少收点。”
18年来,李国光平均每月要看10多个病人,除了双桂村,附近村的村民也慕名前来求医。
除了看病,李国光还要为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比如,给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到老人家里做慢性病随访,为新生儿做访视等。目前,村医补贴加基本药物、公共卫生服务等补助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又要“平价行医”,他坦言收入微薄。
(据重庆晨网 张旭/文 201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