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和其研究团队,在新疆洋海墓地的陪葬陶器中发现麦类面食遗存。
杨益民说,这是迄今为止经科技分析证实的中国最早麦类面食,具体来说这是迄今最早的面包实物,它将中国麦类面食的历史追溯到了距今约2600至2900年。“它是目前中国最早利用小麦和大麦制作面食的证据,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时期。”杨益民说,上述成果再次印证了麦类植物在吐鲁番史前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解古代大麦和小麦的利用方式演变、面食的加工工艺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丰富了中国悠久的面食文化。
据介绍,该研究的面食遗存是由小麦和大麦经碾磨成粉混合后加工制作而成的熟食;断面较为致密,说明未经发酵。此前杨益民和其团队在吐鲁番盆地苏贝希墓地 (距今约2500年)的随葬品中识别出熟面食,主要由大麦和黍的面粉制成,并含有一定量的乳酸菌和酵母。
(据新华网 刘杰/文 2015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