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李家镇李家村青年熊小红,曾在北京、上海、杭州及温州等地,做过老板,当过工人,办过公司,开过超市,也赚到了一些钱,可他看到国家对农业扶持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后,2013年,他毅然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注册了“李家发根家庭农场”,先后承包400多亩良田,与父亲一起当起了种粮大户,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二代”。
熊小红的父亲年轻时,曾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是一名种田能手。2005年,他父亲看到村里有许多村民因外出打工致使良田没人种,于是将几十亩闲置的良田承包了过来。几年下来,熊小红的父亲在村子里承包的田越来越多,成了村里照看良田的“大管家”。
每到农忙时节,熊小红得知父亲种田缺少劳力,雇工的工资高,就会赶回老家帮父亲一起收割、搬运、翻晒粮食。在父亲的引导下,熊小红学到了许多种粮技术,也对种粮产生了兴趣。2013年,熊小红决定回乡从事农业。熊小红说:“现在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好,只要肯吃苦,种粮食还是很有奔头的。”2013年,熊小红加入到了种粮的行列中,参与种植、管理与收割,这年父子俩种植的300多亩粮食,平均亩产500公斤,净利润近20万元。
由于父亲种田依然是传统方式,农忙时雇工,基本靠人工播种,晒谷也一样,需要“老天爷”帮忙,既延误种植季节,工作效率也低。熊小红想,现在父亲年纪大了,再靠体力搞生产行不通了,应该改变这一传统的观念与模式。今年,熊小红准备投资40多万元,除了扩大种植面积外,还要购置旋耕机、插秧机、农用车等农业生产设施,同时采用良种良法新技术,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现代种粮的模式转化,力争将粮食亩产量提高到600公斤左右。此外,在经营理念和促销手段上,熊小红打算把家庭农场打造成当地一家像模像样的粮油旗舰店,将自己生产的粮油产品进行精细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宁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