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我省启动肉类和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一个月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畜禽及水产养殖场、屠宰场(点)、仓库冷库,以及肉品和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集中加工区域、交易市场等开展重点整治,查处了多起违法违规行为。
销售过期食品,水产冻品贸易行被查
3月18日下午,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路林市场的鹭发北海水产冻品贸易行内检查冷藏箱时,发现不少冷冻水产品已经过期。一款袋装“手撕TT排”的生产日期为2013年7月26日,而外包装上的保质期显示为1年,也就是说,这包肉制品已经过期了将近8个月;一款盒装“多春鱼籽”生产日期显示为2013年6月1日,保质期为1年,表明这款水产品已经过期将近9个月。此外,店内出售的冷冻虾、鲍鱼干等水产品,外包装上没有任何标签。
执法人员在店内还找到了多款外包装上仅有日文的蟹肉棒、贝类等冷冻水产品,以及仅有英文标识的冷冻牛肉,外包装上均未找到中文标签。“无中文标签的食品,意味着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我市,此类水产品不允许在宁波市场上销售。”江北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介绍。
执法人员立即要求将问题食品下架,同时将这些问题食品扣押。经过清点,该店被扣押过期食品包括大锅鲍翅燕、手撕TT排、美式烟腩片、南美白虾等7类,共计11箱。无标签或仅有外文标签的食品如老虎蟹、多春鱼、蟹肉棒、甜虾等8类,共计40箱。
当天晚上,执法人员对路林市场的鲜活水产进行了抽查,共抽检鳜鱼、多宝鱼、梭子蟹、毛蟹、虾等13批次,送到专业机构检测。
销售印度走私牛肉,批发商被刑拘
3月20日,在嘉兴水产肉食品批发市场卖冷冻肉的童某因销售印度走私牛肉,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被刑拘。而3月11日,市场里另外一对夫妻也因涉嫌同样的罪名被刑拘。据悉,这3人销售来源不明、无中文标示、无入境检验检疫证明的印度冷冻牛肉共500多箱,1万多公斤。
3月初,嘉兴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开展联合检查,发现有摊贩私下销售疑似走私牛肉,产地印度,而印度是口蹄疫疫区,其牛肉是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
51岁的唐某夫妇是安徽人,在水产肉食品批发市场做生意有两年多了。“国产牛肉供应不足,看到市场上有人做这生意,进价便宜很多,就也批发了300多箱。”唐某交代,这批进口牛肉进价550元/箱,每箱20-25公斤,卖720元/箱,售价几乎比正规国产牛肉便宜一半。“我们也不知道哪个国家的,只知道没有合格证和检疫证。”唐某夫妇知道这些肉见不得光,都在私下售卖,“卖给熟悉的小饭馆、快餐店,他们用量大、贪便宜。”
为逃避检查,两人将这些牛肉寄存在某大型冷库,有人要买,直接上门提货。在相关部门一次针对冷库的检查中,这批问题牛肉被查获。据唐某夫妇及童某交待,这些牛肉他们已卖出二三十箱。
办案人员介绍,国内的进口牛肉经销商,必须持有产地证、卫生证、食品流通许可证以及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才能进行销售,有些国家是疯牛病、口蹄疫疫区,不在我国允许的牛肉进口国之列,私下销售涉嫌违法。
据了解,这是嘉兴市查获的第一起因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肉制品入刑的案件。目前,嘉兴警方正在追查这批疑似走私牛肉的来源,被查扣牛肉也将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理。
黑作坊卤制品被暂扣,正追查流向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查封了一家黑作坊,发现非法制作的鸡爪、烤鸭等卤制品共15筐,据当地媒体报道大约1800多斤。3月27日,萧山区市场监管局新塘所所长杜树兴介绍,正会同公安机关一同追查卤制品的流向,以及当事人的相关情况。
萧山新塘街道一都孙村有一个外侧盖着黑布的小房子,常年大门紧闭、不见人影,但是房里经常传出刀起刀落的声音,时不时还有奇怪的肉香飘出。萧山区市场监管局新塘所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这是一家黑作坊。
这家黑作坊面积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有存储的冰箱、翻炒的黑锅、浸泡的塑料容器,还有小型锅炉。作坊配料间里面摆放的配料种类不一,有的已经过期,有的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新塘所工作人员对现场设备、工具、原料等进行了暂扣。“作坊很脏,烤鸭是用煤饼熏的。”杜树兴说。
目前,被查扣的鸡爪、烤鸭等卤制品被暂存在冰库中留作证据。杜树兴表示,如果经公安机关调查,没有构成刑事犯罪,将会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这家黑作坊进行处理。
此外,由缙云县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的联合执法组,近日查获涉嫌非法流入的德国凤爪90公斤,目前执法人员已查封该批非法进口冷冻凤爪,并将进一步调查处理。3月17日,永嘉县瓯北市场监管所在阳光大道上的餐饮单位发现,部分肉品、水产品共5个品种存在预包装食品无标签标识或无中文标识及标签标识不齐全等问题,执法人员立即对以上食品进行扣押,并进一步调查处理。
徐莹琛 王静芳 赵晔娇 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