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本报讯 3月3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春耕生产暨森林消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春耕生产等作出部署,副省长黄旭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省水利厅厅长陈川、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省供销社主任马柏伟等分别对有关工作做出具体部署。省政府副秘书长陈龙主持会议。
紧盯总产目标全力抓好春耕生产
据了解,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全省冬季抛荒面积比上年减少近13万亩;春粮比上年增8.9万亩;早稻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种植意向比上年增2.1万亩。
会议提出,今年我省粮食总产要达到160亿斤,比上年增加6%。
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千方百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年,省里将省级相关粮食生产补贴资金归并为规模种粮补贴,用于对种粮大户直接补贴,对为散户提供服务的组织给予“以奖代补”。省级安排的规模种粮补贴资金达3.22亿元,比上年增22.4%。同时,还完善了种粮大户信用贷款贴息政策。各地要抓紧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尽早下达资金,充分做好政策解读,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其次,要千方百计挖掘增产潜力。目前,省里已将195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60亿斤总产、新增30万亩旱粮的任务下达到各市,各市要尽快将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分解到作物,保证面积落地、落户,使计划面积变为实种面积。要坚持水稻与旱粮一起抓,稳定扩大水稻播种面积,深挖旱粮发展潜力。第三,要千方百计增加粮食订单。今年,省级储备小麦订单规模由去年的1万吨增加到2万吨,还将扩大早稻、晚稻订单规模。各地要及时出台订单小麦和稻谷奖励政策,增加订单数量,扩大订单覆盖面。再次,要千方百计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确保今年新增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50个省级优质高产旱粮生产示范基地。要把粮食功能区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加强管护,遏制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趋势。此外,要千方百计优化春备耕服务。各地要深入开展“五送”惠农服务活动,帮助指导农民筹划生产计划,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等。
紧盯关键时节全力打好森林消防攻坚战
清明节就要到来,森林消防已进入关键时节。会议提出,要严格落实消防责任,切实把森林消防责任重心下沉到基层,落实到人头、山头,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扑,责有人担。严格依法治火,加大火案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肇事者。要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加大宣传强度,普及安全用火和紧急避险常识,提高全民森林消防意识。野外用火要管得严,建立严格的火源管理机制,提倡无火上坟、防止用火失控现象发生。火患整治要查得细,要全方位、拉网式地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不留盲区。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限期整改,防患于未“燃”。对森林火险火情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测。要严格落实应急措施,各级森林消防队伍要时刻保持临战状态,扑救森林火灾要坚持以专为主,科学扑救,不得组织未经培训的人员参加直接扑火,防止人员伤亡。
紧盯进度质量全力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今年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90亿元,全省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有6类12项。现在,很快就要进入汛期,各地要紧盯进度和质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推进力度。
会议要求,要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抓紧制订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案,通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将任务和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员;要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把设计、施工、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措施,杜绝各类安全事故;要落实和用好管好建设资金,多渠道增加水利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
紧盯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抓好“一打三整治”
去年,“一打三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宁波、嘉兴、绍兴等3个市和沿海有涉渔“三无”船舶等取缔任务的30个县(市、区)已有22个提前完成任务。
会议明确,要严打严治不松懈,今年基本完成涉渔“三无”船舶、“套牌”渔船、禁用渔具取缔任务,扎实推进“船证不符”渔船、违规渔具、入海排污口整治,确保浙江人浙江船不参与非法捕捞红珊瑚等重大涉外事件;要综合施策防反弹,抓紧研究制定渔民转产补贴、产业扶持、社保等促进“减船转产”的政策,分类促转促退,安置好退出人员的生计;要狠抓管理促规模,实施鼓励渔船淘汰、严格准入管理等政策措施,落实最新渔具渔法、渔获物最小可捕标准、渔船流转(交易)管理等制度规范,打造“多合一”服务网络和综合管理平台,规范渔业生产管理。
紧盯服务需求全力抓好“智慧农资”平台建设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供销社是农资供应的主渠道,约占了全省农资供应量的70%。
会议提出,各地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农资供应,按照“完善平台、充实内容、扩容终端、互联互通”的要求,加快建设以在线服务、在线交易、物流配送、质量溯源为主要功能,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覆盖全省、运转高效、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慧农资”服务平台,促进农资经营服务体系转型升级。要将庄稼医院纳入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范畴,加大支持力度,拓展和充实服务内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快建成以“智慧农资”在线庄稼医院为依托,线上线下庄稼医院有机结合、农技服务和商品销售一体的庄稼医院体系,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