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笃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农村的孩子想要进城,就只能先考上大学,还得是名牌大学。这就是此次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的普遍感受,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又一次被摆到台前。毋庸置疑,教育公平之于社会公平,起到的是基础作用,代表委员要求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建议也可为农村孩子进城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但在笔者看来,要让农村孩子出彩,并不能简单归结为教育问题。
如今在农村,与外出务工赚钱相比,考上一般的大学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但为什么仍有众多农村学生,并不后悔用刻苦乃至有些虐心的方式,一定要挤过高考独木桥呢?无非是在他们眼中,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在城里找到好工作,才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在这样的逻辑下,诸如增加农村教师薪资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推动城乡教育公平的举措,其成效其实可能会打折扣。
农村学生想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无可厚非,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留守农村的一些青年人想要进城的纠结。虽然早有新闻爆出,一些地方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月收入已超过9000元,但高薪并不意味着获得市民身份。在一些城里人看来,他们仍是“泥腿子”一个。事实上,这样的社会偏见就堵住了农村孩子想要出彩的一条重要渠道。
在这次两会上,政协委员感叹,“农村孩子进城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教育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机会给立志进大学的农村孩子,这也是我们经常关注的;其二,那些进城务工、在城市里面就业的农村孩子,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打工虽赚了钱,却只能选择回乡盖房生娃,也很难有飞起来的感觉。将这二者归结到一起,才能更好地研究相关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所以,要让农村孩子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除了继续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外,另一有效的办法是让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在城市里安家。而要达到此目标,仅靠推动教育公平是不够的,只有在社会管理体系优化上通盘考虑,才能逐渐构筑多渠道的出彩机会。
(摘自《长沙晚报》 庹新岗/文201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