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让沉睡的资产“动”起来

  本届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其中一个话题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柯炳生说:“我国广袤农村拥有18亿亩耕地、2亿多亩宅基地、近5000万亩的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过去这一直是块沉睡的资产。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就应该打破目前的各种障碍,让农民的财产真正为农民带来收益。”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山说:“如何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活’起来,这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需要不懈努力的重要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指出:“要理性看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其范围不是越大越好。”陈锡文算了一笔细账,“我国目前农村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如果完全用于城镇化,可容纳25亿人,大大超出将来我国70%城镇化率时10亿城镇人口的用地需要,极其浪费。”他表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既要考虑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也要考虑节约用地的需要,决不是要把农村建设用地调到城里用。
  全国人大代表许为钢说:“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与之相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重滞后,已直接影响改革的进程与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张德华提议,耕地流转应实行流转前、流转中、流转后的监管,流转前要有科学的规划,流转中要程序规范。流转经营者要签耕地保护协议,不能改变耕地用途。国家应对经营组织种植的效益进行监管,并制定一定的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相关部门应从技术、资金、市场运作等方面给予扶持。
  (摘自《农民日报》 高文李琭璐/文 2015年3月1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