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献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要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现代产业体系”。林业经济具有绿色、低碳、循环的重要特征,是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前景光明。
浙江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林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持续增强。30多年来,我省的林业经济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2014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达4187亿元,林产品及木材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06.1亿美元,均位居全国前列。林业产值比2004年增加了3倍,年均增长率达17.1%,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省以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0%的林业总产值,成为名副其实的林业经济大省。
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逐步完善。我省已形成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呈现出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势头强劲的特点,产业附加值明显增加。近年来,木业、竹业、花卉苗木、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森林旅游等传统主导产业继续巩固,林业生物产业、森林休闲养生业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富民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据统计,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林业纯收入3219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2.5%。临安、安吉等9个重点林区县的人均林业纯收入达735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增加值占一半以上。
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经济活力得到释放。林业部门为解决林业规模经营问题,积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涌现了浦江的林地股份合作制、安吉的林木股份合作制和丽水的股份制家庭林场等股份合作制改革模式;为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大力推行林权抵押贷款,在林业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走在国内前列;积极培育林业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企业等市场化经营主体,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认定工作。
产业集群构建成效明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形成了湖州、嘉兴、丽水、衢州、杭州的人造板制造业,湖州、杭州、绍兴的地板制造业,温州、衢州、金华、嘉善、玉环的家具制造业,嘉善、江山的木门制造业,东阳的木雕和红木家具制造业等一大批林业产业集群。全省已建立现代林业园区创建点566个,建设规模426万亩。2014年,全省有10个县的林业产值超过了百亿元,这10个县的林业产值合计1522.2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
我省林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对林业的要求相比、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发展动力上看,林业生产要素制约的矛盾进一步凸现;从产业结构上看,林业经营主体低小散的问题依然突出;从社会功能上看,林业经济的富民潜力还远未发挥;从发展环境上看,支撑林业经济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从产业政策上看,扶持林业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尚未健全。
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的主要对策
结合国情、省情、林情,我省现代林业经济的发展应牢牢把握经济规律和林业规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目标,通过市场主导、政策引导、改革推动、创新驱动、需求拉动,积极推进林业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大力促进林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构建组织方式优化、技术装备先进、产业体系完善、要素流通顺畅、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林业经济格局。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一要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引导林农以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组建林业股份合作社。鼓励林业合作社与工商资本合作经营,构建工商资本和林农长期合作共赢机制。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林业大户成立家庭林场、合作林场。积极推广业已成熟的林地股份制、林木股份制、股份制家庭林场等模式。二要创新林权流转机制。实行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林地经营权流转颁发林地经营权证。引导林农采取股份合作、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进行林权流转。推进整村整组连片流转,提高流转规模。大力加强涵盖融资、评估、评级、交易、咨询等内容的林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三要继续加强林业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管理模式,减少对市场的过多干预,为引入民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一要巩固发展木业、竹业、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繁育等传统主导产业。种植业、养殖业要着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精细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木竹加工业要加大技术攻关,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要大力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业。促进森林旅游与医疗养生、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相融合。挖掘具有丰富森林景观和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森林古道”,在提升发展农家乐、林家乐、林业观光园区的基础上,培育“森林人家”,开展森林休闲养生区创建,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格局。三要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产业。不断丰富复合经营模式,实现林地资源的立体、复合利用,培育一批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林牧结合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拳头产品。四要引导发展林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养生保健型可食林产品、林源生物医药与制剂、林业生物质新材料和高产、抗逆、优质的林木新品种。
强化林业金融支撑。一是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继续推广“林权IC卡”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加快发展林农联保贷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社员+基金”林业贷款;探索开展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珍贵苗木、林产品仓储等资产抵押贷款,扩大抵押物范围。二是积极培育金融主体。支持和引导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组建资金互助社,为社员提供“林贷通”等金融服务;支持组建林业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建立林业银行。三是支持组建国有控股林业担保公司、农民互助担保组织,鼓励和推动民间各类担保机构开展林业贷款担保业务;推进林权抵押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四是健全林权贷款服务保障机制。规范林地承包权、经营权等权证登记工作,提高林权登记公信力。探索建立林权收储管理中心,研究林权第三方托管模式,为银行提供林权托管、抵押物管理、抵押处置变现等服务。五是大力推进政策性林木综合保险,进一步扩大保险品种和覆盖面,通过政策性保费补贴等必要的政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
拓展林业产业发展平台。根据我省林业经济发展现状,选取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要求的区域,整合提升现代林业园区和林业产业集群,开展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建设。目的是吸引资源、资金、优质企业、优势产品集聚,促进林业产业纵向和横向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空间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水平先进、综合效益突出、带动林农致富的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
发展林业现代流通业。要推动林产品“电商换市”,大力发展大宗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积极发展特色林产品销售专业化电商平台,引导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及林业园区、特色林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林产品网上直销。要支持基础条件好、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林业企业,通过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构建业务协同的林业电子商务全产业链行业。要围绕地区林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建成集信息发布与展示、电子交易结算、投融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林产品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构建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林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森林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建立涵盖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跟踪查验制度和追溯制度,提高网销林产品的信誉度。
发挥林业社会组织作用。要推进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主导的林业品牌建设,整合原本小、散、弱的林业经营主体,共同应对市场竞争。规范发展专业性林业社会组织,加快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脱钩,支持协会等林业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行业组织也须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政府与林业企业、林农之间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将规划设计、资产评估、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推广等适合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中介服务机构承担,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提高林业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作者系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