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傅锦烈:微友联动,把“金佛手”品牌打出去

  •   2008年,傅锦烈结束12载的军旅生涯,循着一份佛手茶情结回到了父亲经营了14年的佛手园,开始“金佛手”本土特色产业的经营和探索。如今,他依托微友小店、微友连锁茶行等微信群,把佛手茶卖到了北京、深圳、沈阳、杭州等很多城市,下一步,他要把“金佛手”打造成金华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微信联谊,串起全国80家“珍珠店”
      起初,傅锦烈尝试着开了一家佛手茶专卖店,佛手茶的销量不甚乐观,不过,却有不少土特产商家的业务员找上门来,希望将自家的产品放在他的店里销售。后来,傅锦烈才知道这是土特产公司普遍采用的销售模式,他们基本没有自己的专卖店,多依托遍布大街小巷的土特产店铺开销路。傅锦烈想,他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来卖佛手。
      然而,他的佛手茶供货商却不愿意采纳他的营销建议。踟蹰中,一位教授建议他自创企业,注册自有品牌,经营佛手茶产业。于是,2012年,傅锦烈自己创办了金华锦橼食品有限公司,先后注册“玉佛手”、“金橼佛手”商标,父亲管地里种佛手,挑选、清洗、晒干、切丝、冷藏等工艺全程傅锦烈自己把关,并找专业的花茶加工代理商分装小包。刚开始玩微信的他还尝试在朋友圈里求援,热心微友介绍高手帮他设计制作了产品包装。一切准备就绪,傅锦烈才带着卖相极佳的产品跑遍金华的大街小巷,品茶论道间,很快与20家土特产店建立合作关系。
      玩微信圈就好像滚雪球,伴随微信人脉圈的壮大,傅锦烈的佛手茶生意也随之风生水起,华友汇创业群、吃喝玩乐群、傅氏宗亲群……傅锦烈混迹百余个微信群,积累了1600多个个人微信好友,来自五湖四海的微友们一同探讨创业心得,互相关心,彼此合作,他的金橼佛手茶也依托微友小店、微友连锁茶行等卖到了北京、深圳、沈阳、杭州等大江南北很多城市,遍布全国80余家金橼佛手茶“珍珠店”便很快被“串”了起来。此外,傅氏宗亲群里傅氏集团当家人在国际合作商谈中,更将金橼佛手茶作为厚礼馈赠给泰国商务部负责人,群里有一位承接工程监理业务的哥们儿,每逢出差港澳台谈生意,傅锦烈的佛手茶都是他送给新老合作伙伴固定的见面礼。“万能的朋友圈”让傅锦烈对金华佛手茶的未来满怀憧憬,“借助每个人的优势资源,金华佛手茶正一步步走出金华,走向国际。微友的合作打破了不少瓶颈,不断创造多赢,受益的不仅仅是金华佛手。”
      拓开渠道只是开始,傅锦烈更尝试利用微信圈为佛手茶销售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在馋猫部落、吃喝玩乐等微信群里,傅锦烈的佛手茶一度备受追捧,“吃货”们控制不住食欲,一不小心就把肚子吃胀了,佛手茶能消腹胀,傅锦烈就快递给群友品尝。在微信圈里要玩得转营销,定然还是要懂点行为艺术的,“每次限量,一大包都发群主,由群主决定分发给谁”,由此,群里“人脉王”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产品推广自然事半功倍,微信群里买佛手茶,通常是一传十,十传百,买的人多了,喝佛手茶就成了群里的流行文化。由此,傅锦烈20亩佛手园里出产的2吨佛手做成的佛手茶很快卖空。
      近日,傅锦烈联合微友欲通过线上营销带动线下消费,试水“O2O”模式,以浙师大“微之友”店为试点,开拓金橼佛手茶及其他特色产品的连锁提货点,“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推向全国,那么,在全国每个有‘微之友’连锁店的城市,就会像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样不再有‘特产’的概念,因为在‘微之友’都可以买到。”
    营销为龙头,品质为基础,重振金华佛手产业
    “这棵橘子树是我8岁那年种下的,12年前长出了第一只佛手。”傅锦烈亲历了自家20亩佛手园数十载的变迁,也见证了金华佛手由盛转衰的坎坷历程。
      上世纪末,伴随“中国佛手之乡”美誉的到来,金华佛手在国内声名鹊起,随后,金华举办的连续三届“佛手文化博览会”亦吸引了八方来客。到了2000年,市场追捧加之当年四川、广东等地佛手遭遇冻害,产量锐减,当地农民为完成医药公司的订单,到金华抢购佛手,致使金华佛手切片竟卖到了每公斤360元。也就是在这一年,傅锦烈的父亲眼看着经营了近20年的橘林无甚收益,便砍掉了树芽,嫁接上了佛手。
      与如今金华苗木市场发展规律类似,短短三年间,婺州大地上很快出现了大片的佛手园,随之供需关系急速逆转,佛手价格一落千丈。到2003年,佛手鲜果市场价仅4元一公斤,还无人问津。很快,不少佛手被砍去。
      佛手并非金华独有特产,面对广东、四川等产区的竞争压力,之后的几年,婺州的佛手在飘香中平添了几分寂寥。然而,在傅锦烈眼中,金佛手的市场前景却十分明朗,“相较其他产区,金华佛手优势明显。金佛手果形开裂,手指长,而佛手的药性都在表皮,开裂果形的佛手表皮面积更大,挥发油更多,含水分少,药性高,这是金佛手最有利的竞争点。”于是,两年来,傅锦烈坚持运用传统工艺加工佛手丝,确保佛手鲜果中的佛手内酯、柠檬油素、黄酮、氨基酸等2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不流失。
      多年来,纵观金华佛手市场风云巨变,加之在业内探索数年,傅锦烈对金华佛手产业发展的症结与策略有自己的见解:“只有先把营销做强,把金佛手品牌打出去,让农民看到佛手的市场价值,大片的佛手园才会重新出现在婺州大地。金华佛手市场的发展需要一些有责任心的佛手茶生产企业作龙头,合理引导。”2012年,在创办公司的同时,傅锦烈联合种植户建立了仙源山佛手合作社,合作社的佛手园内一律用菜籽饼作肥料,用物理方法除虫,不用膨大激素,傅锦烈与种植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收购其合格产品,并给予疏花、嫁接、除虫等必要的技术指导。
    茶道创新,文化联姻,着力打造金华城市新名片
      金佛手药用价值极高,众所周知。傅锦烈则更津津乐道其保健价值,用陈酒浸泡,即成养生佳品。此外,金佛手多指,割下来洗净了切片,烘干,直接泡茶饮用或调以适量蜂蜜,冷藏数日做蜜饯,都好,剩下的“手掌”则可去皮直接食用,入口甘甜,馨香四溢。
      多年佛手清茶饮,傅锦烈渐渐悟出了“佛手茶道”。佛手性温,体热者可辅以二三雏菊入汤,体寒者则可替以若干枸杞,若欲进补,配以石斛,口感极佳。佛手茶冲泡稍时,最好保持“茶水分离”,这样泡出来的佛手茶热饮,营养与保健价值最高,入口不苦,且有回甘。
      早年销售佛手茶,傅锦烈曾赶在春节将近之时购进火腿、酥饼等金华知名特产,与自家佛手茶一起,小礼包组合为大礼包,金华特色汇聚,成为金华人走亲访友的贴心好礼,市场反应良好。
      饮茶思忖间,偶念及佛手源起,傅锦烈想,佛手与佛、道两家自有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两家人皆曾在傅锦烈处购买佛手,一来作祭品供奉,二来馈赠施主,以助其结下仙缘。当年他查阅古籍,佛手古称“橼”,由此才为公司命名“锦橼”。傅锦烈有个梦想,他希望有更多微信圈里圈外的朋友常饮佛手茶,深入摸索佛手茶道,挖掘佛手文化,待产业发展成熟,金华佛手茶能与“国遗”婺州窑结合,开发与佛手茶及其茶道相匹配的专属茶具,共同经营金华佛手茶文化,将其打造为金华的城市名片。张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