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开化何田清水鱼“跃”向第三产业

  沿溪而建的“别墅群”,家家门口挂上了写有“鱼、鱼、鱼”字样的灯笼,更吸人眼球的是一口口由鹅卵石垒成的清水鱼鱼塘……
  近日,笔者来到开化县何田乡淇源头自然村,余大哥农家乐业主余明桂一脸喜悦地说:“去年下半年起,乡里改造了19口鱼塘,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大家养清水鱼、开农家乐的积极性很高,至今开了10多家农家乐。”
  何田清水鱼养殖可追溯到明代初期,村民引进溪涧山泉,投放青鱼、草鱼于鱼池中进行养殖,喂以青草,鱼肉细嫩味美。目前,该乡有2100口塘,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清水鱼养殖乡镇。
  曾经无人问津的清水鱼,如今成了村里的金字招牌。每逢节假日,淇源头村的农家乐都能迎来大批游客,余明桂的农家乐营业四五个月,毛利润就有六七万元,而招牌菜——清水鱼能卖到每公斤五六十元。不少村民眼热心动,开始改造或新建鱼塘,“前些日子有人雇挖机在上游造鱼塘,水质受影响,我们向乡里反映了,乡领导也来看过。”余明桂说,好水是村民致富的源头,所以要格外注意保护。
  “清水鱼对水质要求很高,养一条清水鱼不容易,每公斤四五十元的市场价还是低了点,我希望能把清水鱼卖出每公斤一两百元,甚至更高的价格。”何田乡党委书记张月桥说,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清水鱼品质,不能像一般鱼那样高密度大规模养殖,走精品路线,提高附加值,是必由之路。目前,何田乡积极推进“1+3”建设,即以现有的清水鱼示范基地为龙头,改造成中国古法养鱼博物馆,以柴家淇源头、禾丰北上坑、田畈长寿滩为实地分馆,对农户坑塘加以改造、提升和美化,形成中国古法养鱼博物馆的第一阵式,再用3—5年时间,逐步完成全乡一个主题馆的模式。“我们希望何田清水鱼产业能从传统养殖向吸引游客来赏鱼、品鱼过渡,实现一产和三产业结合,通过打造清水鱼这张金名片,实现‘东部公园,问鱼何田’。”
姜华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