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怎样才能种出好吃又安全的草莓

  临近春节,尽管水果市场花样百出,但丝毫没有冲淡消费者对草莓的偏爱。为了种出好吃又安全的草莓,各种科学管理措施当然不可或缺。据分析,2014年11月以来连续的晴朗天气,比较有利于草莓生长,第一花序果实顺利采收,但白粉病、二斑叶螨、蚜虫等病虫害频发。当前正值第二花序开花结果期,随着雨雪天气增多;气温低、湿度高,也是灰霉病等病害多发期,各地要加强生产管理,在做好保温防冻、肥水管理等工作的同时,需高度重视病虫无害化防控,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确保上市草莓质量安全。
棚室管理
  1.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防冻害(冷害)发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18℃-24℃,夜晚保持在5℃以上,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预计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覆盖内膜。
  2.加强排水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消减发病条件,严防有毒气体发生危害。做好棚室加固,防雪压;整修四周沟渠,防止雨水倒灌和畦沟积水。适时通风,即使阴雨冰雪天气也要利用中午气温较高时揭除部分围裙适当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控制病害发生和土壤中有机肥发酵产生的或者是追施化肥后产生的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危害。
  3.在棚内二道膜较厚的情况下,早上要及时将其揭除,改善光照条件,避免为增加棚内温度而长时间覆盖内膜,造成棚内光照不足,从而引起徒长、减产、品质下降。
肥水管理
  宜采用滴灌追肥,一般选晴朗天气,在每批花序顶果开始采摘前和采摘盛期按每亩15公斤的用量,追施一次不含氯高钾复合肥(N:P:K=12:9:24)或冲施液肥,浓度控制在0.2%-0.4%;在采摘间隔期,可结合喷药进行根外追肥,补充中、微量元素。
植株管理
  及时掰除老叶、病叶及果实采收后留下的花梗,减少养分消耗。疏去小形花、果梗过短、膨大不良及畸形的果,一般每个花序保留3-5个果实。进入冬季后,生长速度减缓,不宜过度摘除叶片,尽量多保留功能叶。
果实采收
坚持完熟采收,并使用洁净的采收器具。采收时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萼片和果面,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无病虫果规范分等分级,及时包装,避免二次污染。运输时注意轻搬轻放。
病虫无害化防控
  为确保草莓丰收和质量安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必要时,对症下药,做到一病一药、一虫一药,单剂防治,交替用药;慎用烟熏剂,禁用残效期长的药物;做好档案记录,严控安全间隔时间。草莓开花结果期的主要病虫有灰霉病、白粉病、二斑叶螨、蚜虫等,时下重点防治灰霉病,2月中下旬以后关注白粉病和虫害。 杨新琴
注意事项
  1.草莓系连续采收的浆果,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科学合理使用药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同时草莓开花期尽量不要喷药,坐果后避免使用可湿性粉剂农药。
  2.具体管理措施要根据草莓的生长生育时期、植株营养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天气状况灵活掌握。
  3.草莓对农药较为敏感,在新品种药剂使用前需先做小范围试验,确认安全后推广。最近几年经常发生药害事件,需引起种植户注意。
  4.不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含有激素的叶面肥,确保果实品质和较好的贮运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