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浙江严打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建设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大省

  日前,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进会在杭州召开。会议指出,目前我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均已组建运行,并出台“三定”规定。系统体制的新变化使“上分下合、统一监管”成为新常态。在新体制下,如何发挥大市场监管的整体合力,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的新课题。2015年,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紧紧围绕“安全”和“发展”两个目标,以“三网六体系”建设为统领,以强化法治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加快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全力推动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科学监管水平、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三个走在前列”,凝心聚力建设“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大省”和“医药强省”。
统一监管信息 建立全程追溯机制
  目前,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环节由分段管理整合成为全链条管理,监管品种由食品药品分管转变为食品药品统管,监管对象由“实体店”扩展到“线上线下”,但监管方式有待转变、监管手段依然落后、监管网络尚不严密等问题有待加快破解。
  2015年,我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探索建立全程追溯机制,以食用农产品为突破口,统一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三大环节企业主体、产品质量标识、检验检测等信息,建立全省统一的食品监管信息平台。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全省所有药品生产企业的所有品种、所有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全部纳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同时,完善纵横协作机制,纵向,制订出台《系统事权划分指南》,厘清省、市、县、乡四级监管部门事权,增强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横向,会同相关部门细化食用农产品(包括食用林产品、初级海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和加工企业的具体“分界线”,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
摸清安全状况 整治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特别是随着食品医药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将带来食品药品风险隐患的新形态、违法违规行为的新类型,一些非法利益链条的形成极易导致从众心理和破窗效应。从近年查办的案件看,已呈现出违法主体多样化、作案链条化、形式复杂化、渠道网络化的新态势。
  针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我省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普查统计,全面摸清食品医药产业、企业底数和质量安全状况,针对突出问题,部署专项整治,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同时,强化应急管理,建立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构建“指挥有力、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处置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报送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宣传。另外,组织开展肉品和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
整合信用信息 健全“黑名单”制度
  强化诚信体系建设,以信息公示为先导,深化食品药品监管“阳光工程”,健全“黑名单”制度,建立全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平台,推动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和运用,让不落实安全责任的企业受到行政监管和市场规律的双重惩戒,真正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倒逼生产经营者不断提高安全意识、首责意识、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
  同时,强化舆论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建立联合曝光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作用。
加快手段创新 打造现代化专业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我省所有设区市均已建立检验检测、不良反应监测机构,3个市新设立认证检查机构,29个县(市)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技术支撑水平稳步提升。
  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按照建设一个省级数据中心和实时监控、产品追溯、审评审批、信用管理、行政执法、公众服务、综合管理等七大应用平台的总体构架,重点推进标准体系、基础网络和实时监控、产品追溯平台建设。着力提高专业检查能力,构建以省中心为龙头、市中心为主体的认证检查体系。着力提高药械审评能力,建强技术审评队伍,争创国家级审评区域中心。着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快推进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着力提升风险监测能力,构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信息分析、预警、共享平台。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买服务等方式,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 毛风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