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届“土壤质量建设和植物逆境解决方案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代表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但仅依靠化肥和农药支撑农业增产的不可持续性越来越明显,恢复土壤自然生态、激活植物自身免疫能力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最佳选择。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普遍依赖化肥和农药,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石化农业”生产模式。化肥过量施用和农药滥用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土传病害蔓延、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石化农业’所造成的土壤贫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为土壤一旦丧失活性,化肥施得再多也无济于事,而且施得越多,流失得越多!”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副主任顾金刚说。
“在我国大面积耕地地力不足,不少地区土壤酸性化、盐碱化、荒漠化的情况下,应当利用微生物肥料,采用‘先培肥再营养’的思路进行土壤改良。微生物肥料最显著的特征是‘有生命’,以其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良好的肥料效应。”顾金刚说。具体来讲,根瘤菌肥可以将大气中的氮固定在土壤中,形成腐殖氨酸。钾细菌肥、磷细菌肥可以“解钾溶磷”活化化学钾肥和化学磷肥,同时促进硅、铝、铁、镁、钼等微量元素的释放和螯合;微生物产生的胞外多糖物质可以与植物粘液、矿物胚体和有机胶体凝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微生物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可以抑杀致病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从而增强抗逆性。这将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土壤肥力和活性会大幅提升。 李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