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在加快城镇化步伐的同时,面临基础设施缺乏、管理能力低下等难题

东亚地区城镇化任重道远

  世界银行1月26日在新加坡发布首个东亚城镇化报告称,2000年至2010年,东亚有近两亿人口迁入城市,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地区增至869个。与此同时,东亚地区的城镇化才刚刚起步,潜力巨大。有分析指出,城镇化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城镇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快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保护弱势群体,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
现实——城镇化虽然起步晚,但速度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快
  在名为《东亚变化中的城市景观:计算10年间的空间增长》报告中,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对东亚地区2000年至2010年间的城市扩张、城市人口变化和城市密度进行了研究。
  报告指出,2000年至2010年,东亚地区城市面积年均增长2.4%,至2010年达到13.48万平方公里;东亚地区城市人口年均增长3%,到2010年达到7.78亿。(根据世行的定义,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东盟十国和东帝汶;城市地区是指一个城市及其周边经济社会实现一体化的地区,而非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行政概念。)
  世行报告指出,尽管东亚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庞大,但是实现城镇化的土地面积不足1%,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6%,这意味着东亚城镇化任重道远。2010年,东亚地区只有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地区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和蒙古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0%至4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于文轩博士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城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整个过程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资本化等强大外力推动作用下发生的。“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城镇化虽然起步晚,但是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快,大城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说。世行报告数据显示,东亚地区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地区中,600个在中国,77个在印尼,59个在日本。
挑战——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步伐,管理存在碎片化问题
  城镇化可以推进环境治理和提高服务效率,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缺乏、城市管理能力低下和环境压力增加等问题,亚洲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顾清扬说,亚洲工业化和城镇基础设施普遍不足,使得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减弱,环境污染、犯罪率上升和贫民窟现象严重。“以泰国首都曼谷为例,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公路和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都比较陈旧,老城区也非常拥挤,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泰国国家发展行政学院教授李仁良表示。
  除此之外,城市管理的碎片化也愈来愈成为东亚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挑战。在世行调查的城市地区中,约有40%出现了这一情况。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表示,“城市管理的破碎化”等城市病,虽然在程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却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发生的普遍现象。以印尼首都雅加达为例,雅加达城市地区的人口总量从10年前的1600万,增至2010年的2300万,面积超过160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雅加达城市地区跨越3个省级行政辖区的12个城市行政辖区。分散的城市管理对城市协调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城市管理的碎片化正是政府体制、政府管理能力和方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反映。”于文轩说,一方面,城镇化要求政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能够高效管理社会和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新社会和新的生活形态,包括人口高密度集聚、社会资本和社会信任的削弱和下降,使得政府以传统官僚制为依托的公共管理方式难以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新常态。“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由此带来的传统文化、人际交往、社会资本积累和新生活形态的冲突是另一个挑战。”于文轩说。
出路——加快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政府管理水平
  城镇化是把双刃剑,如何在推动城镇发展的同时,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就成了关键。顾清扬说,最主要的是要把环境和资源保护放在核心位置,并大力开展关键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发展公共住房、公共医疗和人力资源,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能力,保护弱势群体。“应对城镇化挑战的出路,不仅是要加快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改进政府的管理水平。”顾清扬指出,政府要重视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特别是要吸取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并根据亚洲国家独特的条件和背景,进行系统和前瞻性的规划,将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融入城市综合一体化发展之中。
  世行报告指出,东亚国家和城市必须着眼于制定国家层面的城镇化战略,为城镇化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公共服务。
  但是,城镇化也不能完全依靠行政力量强行推进。于文轩指出,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心理条件的支撑,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顾清扬认为,政府管理一定要结合市场机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作用,还要特别重视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布局,因为其影响将是持久的。
(摘自《人民日报》 俞懿春刘军国/文 2015年1月2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