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9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研究员领衔,浙江省农科院、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宁波大学等相关研究团队历经多年科研攻关,完成的“重要植物病原物分子检测技术、种类鉴定及其在口岸检疫中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对于认识植物病原种类和分布,防止外来植物病原入侵,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促进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先进的植物病原检测鉴定技术,我国植物病原种类难以系统研究,而外来植物病原入侵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其检测和防控技术也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重要植物病原物分子检测技术、种类鉴定及其在口岸检疫中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中,该研究成果建立的植物病原检测技术已成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研究和外来植物病原检验检疫或早期预警的核心技术和国家标准,改变了我国植保和检验检疫领域缺少自主检测技术的被动局面,已被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广泛应用,截获了大量外来检疫性植物病原。
葡萄茎枯病菌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是一种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目前,该病菌分布于意大利、希腊、瑞典、印度、澳大利亚、以色列、秘鲁、匈牙利美国等国家。该病菌寄主范围广,可为害近百种植物。2012年5月本项目参加人员在宁波口岸首次从意大利进口的观赏用苹果种苗上截获葡萄茎枯病菌,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发布警示通报,并通报意大利方面,要求调查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此外,该研究成果还发现和鉴定了一大批植物病毒、线虫新种,明确了其基因组特征,丰富了植物病原学理论,对国际植物病原学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并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