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嵊州市三江街道茶坊村墩头自然村的田间,笔者看到一位农民,正弯着腰在一堆枯草地里摸索着什么。如此这般后,他又拿起一旁的钉耙,翻出一个个泥疙瘩,再继续摸索。
这位老农叫孟雪见,他告诉笔者,自己挖的可不是泥疙瘩,而是甜滋滋的“冬果”——荸荠。
每年冬至过后是荸荠集中上市的时节,趁着连日来的晴好天气,孟雪见打算把田里的荸荠挖出来,拉到市场上去卖。孟雪见饶有兴趣地介绍,每年进入11月后,荸荠发育成形,曾经的翠绿茎秆,慢慢倒伏在地,直至枯黄;再过一个多月,经过几遍霜打,茎秆迅速枯萎并烂在田里,不再羁绊挖荸荠的脚步,这时荸荠的甜味也出来了,是收挖的最好季节。“挖荸荠,要先将田里的水放干,再晒上几天,等稀泥变得半硬才好动工。”孟雪见说,挖荸荠是一项纯手工活,和挖番薯类似。“我只种了半亩地,就是为了回味一下小时候挖荸荠的感觉。”孟雪见告诉笔者,附近的庄稼田基本都已出租给花木大户,种田的农民也没以前多了,种荸荠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几天他在田里挖荸荠,有不少路过的村民都会驻足跟他聊几句,顺便买几斤新鲜荸荠。“我半天时间就能卖出去二三十公斤。”他说,刚挖出的荸荠,裹着泥巴,卖10元一公斤,等晾干、洗干净,再挑到市场上卖,价格还要高。
祝森群 尹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