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浙江“三无”渔船“变废为宝”

  “黄色的都是护渔船,绿色的都是养殖船,这艘护渔船就是我家的渔船改造的。”近日,在温州平阳县的一个港口,40余艘船一字排开,整装待发,渔民赵师傅指着其中一艘船向笔者介绍。
  半年前,他还开着这艘船在出海打渔,由于没有船舶证书,每次出海都怕被海监船发现。打击整治“三无”
(无船名号、无渔业船舶证书、无船籍港)渔船专项执法行动在浙江开展以来,沿海各地除了集中拆解违规渔船,积极探索分类处置方案,变废为宝。
  停靠在港口的这40余艘护渔船和养殖船,全部由渔民自己主动上交的“三无”渔船改造而成,用途不同的船以颜色来区分。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在海上,每条船是做什么的,用颜色区分,一目了然,今后海洋休闲旅游船也要借鉴这个做法,便于海上监管。”
  原本捕鱼的船变成护渔船、养殖船,难以割舍海洋情结的渔民,仍能继续在海洋上从事其他工作。上交渔船后,赵师傅除了领到一笔政府补贴,还办理了社会保险。他说:“只是身份变了,以前是打鱼,现在是护渔。”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黄涛表示:“不少渔民现在参与到海水养殖、海洋牧场维护、海上小岛间交通运输等工作中,转产转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平阳县在三国时期曾是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平阳万全平原地名源于“万船”,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结合这一历史文化渊源,在平阳滨海新区建设“万船渔民海鲜城”,将收缴的“三无”渔船中质量较好的木质船统一装修、集中布局,打造休闲娱乐文化旅游景点。
  据统计,平阳县取缔的529艘“三无”船舶中,拆解了358艘,其余近200艘都“各得其所”:50艘用于海鲜城建设,60艘转为护渔船,52艘转为养殖船,9艘沉海做人工鱼礁。
  此外,宁波、舟山、台州等地也在引导审批休闲渔船,发展合法化、规模化的休闲渔业产业,宁波市第一批由“三无”渔船改造的人工鱼礁也将于近日投放到预定海域。 黄筱 王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