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本报讯 日前,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省农业厅在杭州联合召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副省长黄旭明到会并讲话。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介绍了我省农机化发展情况。农机主管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农机科研单位的代表先后发言。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俞仲达主持会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两年前实施的《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推动了我省农机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至目前,全省仅购机补贴农业机械新增量就达到94万台(套)。预计2014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超过2460万千瓦,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89千瓦,居全国第三位;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5%,居南方水稻产区第一位;稻麦年烘干率达40%,居全国第一位;设施栽培面积以年均20万亩的速度快速增长,应用领域从蔬菜产业延伸到十大主导产业;农机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程渭山指出,过去十年,是我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围绕打造绿色农业强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各级人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发挥立法和监督作用,抓好普法宣传工作,继续贯彻好、实施好“一法一条例”,确保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为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黄旭明说,农机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浙江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机化发展也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把握农机化发展的新常态,工作理念要有新转变,应用领域要有新突破,产业层次要有新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要有新发展,要素保障要有新举措,工作机制要有新气象,合力推进农机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史济锡表示,当前,我省农机化工作重点有新方向,应用主体有新变化,功能作用有新需求,推进方式有新要求,社会各界有新期待。我省农机化工作要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深入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着力提高农机覆盖率和渗透力,大力推进机械、设施、智能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推动我省农机化事业在新的起点上,适应新常态,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