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我们驱车来到嵊州市的嵊义线甘霖镇博济地段时,一阵阵特有的蒜香扑鼻而来。走进一家占地不大的院子,就见穿着工作服的汪立新正从车间内走出来。“这就是嵊州市黑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制成功的黑大蒜。”甜甜糯糯的黑大蒜,没有一丝辛辣味,口感像果脯一样柔软。
汪立新是嵊州市长乐镇人,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的他去年从日本回国。毕业于医药院校的汪立新,在省医学研究院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十余年,之后,又留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说起与黑大蒜的渊源,汪立新说,这完全是一个机缘巧合。黑大蒜刚刚在日本研发成功之时,他有幸结识了黑大蒜的发明者滨野先生。随后,以汪立新为课题组长的科研团队,将大学和企业对接,对黑大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临床和科研调查。研究确认,黑大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疲劳、改善免疫功能和消炎作用,多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并在日本体力医学大会上进行了专题演讲。
2006年,汪立新率先将黑大蒜技术引进中国,与山东省一家有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生产,“当时,国内对它的认知度几乎是零,产品只能用于出口。随着消费者对黑大蒜保健功能的认知,黑大蒜的销路也越来越畅。”汪立新深知黑大蒜的保健性能,他首先想到了家乡嵊州,便将黑大蒜生产技术引入家乡,希望能帮助乡亲们致富。
“黑大蒜的生产加工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对每一个蒜的大小、质量检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都有相应的规定,每生产一批就要花费1个月左右的时间。”汪立新介绍说,黑大蒜又叫发酵黑蒜,是用新鲜的生蒜带皮放置于特制的发酵箱里,让大蒜进行自然发酵所形成的。“目前,我国的大蒜主要用于鲜食,多以鲜蒜销售为主,深加工产品少,经济效益也较低。”现在把大蒜作为原材料,通过二次加工,加工成营养丰富、口感甜糯的黑大蒜,这样既提高了大蒜的附加价值,也为大蒜找到了新销路。
目前,嵊州市黑金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黑大蒜原料都来自外省,一条生产线的月产量是两吨左右,已有3条生产线同时运作,月产6吨黑大蒜。汪博士已从外省引进了大蒜种子。“100公斤的大蒜种子,今年9月刚种下去,明年4月成熟。如果生大蒜都由本地农户进行种植的话,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汪立新说。
吴锡英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