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北方一股强冷空气突袭我省各地,一夜间,气温骤降。有些刚开始种葡萄的农户急了:“大棚葡萄可以盖膜了吗?”
“根据农户往年的经验和我们设在滨海的‘小气象台’观测,现在盖膜为时过早。”温岭市气象台副台长林素娥和葡萄专家会商后说。
大棚葡萄是温岭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市现有大棚葡萄4.5万余亩,年产量5.8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种葡萄其实靠天吃饭,只有把握住气候节奏,才能丰产丰收。”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济林说。
不久前,温岭市气象局投资17万元,在大棚葡萄主产地滨海建了一套小气候观测站,这是全省第一个建在大棚葡萄园里的小气候观测站。这个建在葡萄园里的小气候观测站,在棚内距地面0.5米、1米和1.5米高处,分别设有3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自动记录仪;地表下10厘米、20厘米和40厘米处,分别埋设土壤温度仪;地面1.5米和2.0米高处,有二氧化碳浓度和光总辐射、有效辐射等记载系统。
林素娥告诉笔者,这个小气候观测站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全天候自动采集大棚内的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土壤湿度、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等十多个气象要素, 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记录和自动无线传输。
温岭市气象局和台州市气象局工作人员通过异地无线接收数据,可从电脑上看到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及土壤温度等。“有了这些数据,再综合考虑大棚外的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信息,给农户提供相应的特色气象服务就有信心了。”林素娥说。
小气候观测站的投入运行,不仅有效解决了葡萄种植农户对大棚内气象要素监控难和调控滞后问题,也为气象部门和农技人员提供了葡萄生产园里冻害监测、温度变化等基础参考数据,通过科学分析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指导果农在葡萄管理中采取科学通风、及时盖膜等趋利避害生产操作,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损失,以最佳的生长环境提高葡萄质量和产量,实现高产稳产。
刘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