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省大棚甜瓜尤其脆肉型甜瓜栽培技术与模式日趋完善,产品上市早,效益好。一般来说,5月中旬前收购价普遍在10元/公斤,爬地栽培的亩产量一般在1500—2000公斤。近几年,全省各地脆肉型甜瓜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三门、乐清、宁海等地均有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大规模的基地面积超万亩。因此,农户种植甜瓜积极性高,近期购种意向热情增加,超出制种单位计划,造成今年“东方蜜1号”等脆肉型甜瓜种子缺货,市场反映甜瓜种子紧张。
但是,瓜农要有风险意识,一是早春灾害性天气对甜瓜培育壮苗及栽培管理设备与技术要求较高,如遭遇倒春寒等不利天气,特早熟甜瓜栽培过程中易受冻。二是礼品瓜消费趋势下降,明年早春销售价格能否维持坚挺尚不明朗。因此,农民要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合理安排生产,不过分高价抢购“东方蜜1号”等甜瓜种子,也可谨慎选用其他表现较好的适合种植的的脆肉型甜瓜品种,以规避风险,取得较好的效益。
种植大棚特早熟脆肉型甜瓜,要抓好三点关键技术:一是选用优良品种。与“玉菇”、“蜜天下”等品种相比,脆肉型甜瓜果肉细嫩、松脆、爽口、多汁,但耐低温能力稍弱,同时易裂瓜,栽培要求高,目前,以“东方蜜1号”为主,“甬甜5号”、“甬甜7号”种植面积也在渐渐扩大。二是采取特早熟栽培赶早上市。11月播种,12月至翌年1月定植,三棚四膜覆盖保温。4月上旬起陆续上市,争取在5月中旬前收获两批商品瓜,获得目标产量与效益,同时,避开了高温期的蔓枯病发病高峰。三是应用适合的轮作栽培模式。嘉善等地采取大棚甜瓜轮作水稻模式,上半年大棚甜瓜,下半年轮作水稻,实现钱粮双丰收;宁海等地上半年西瓜,下半年甜瓜,与水稻隔年轮作,既节省劳动力,稳定粮食生产,又减轻连作障碍;三门等地采取“虾塘种瓜”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虾塘收获对虾后,10月份把水排干净,利用冬季温光资源种瓜,5月下旬甜瓜收获后又开始养虾,虾瓜轮作混养模式降低了虾塘病害基数,同时提高土地、肥料利用率,提升经济效益。
胡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