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业全产业链是一种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创新经营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日,省农业厅、商务厅、科技厅等5部门在全省认定了22条农业示范性全产业链,要求各地要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要环节,以十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重要方向,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要保障,集聚资源要素,加大力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近年来,丽水市在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成效初现,他们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首席记者 金茹
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使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养生、保健、安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为拥有“绿色氧吧”之称的丽水的农业提供了难得的转型升级机遇。随之而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考验,也使得丽水农业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生产环节。于是,从源头抓起,统领生产种植、贸易物流、加工研发、品牌推广、市场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农业全产业链应运而生。日前,记者前往丽水,一探那里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片茶叶的裂变
初冬的寒风,丝毫未挡住松阳县茶青市场里村民们交易的热情。日前,记者在该县望松街道寺口村茶青市场看到,从温州、金华等地赶来交易的客商络绎不绝,过去秋冬季节几乎无人问津的茶青,现在价格最高时每公斤能卖100元。
本来是淡季,如今却一反常态地显现出市场的活力,这对丽水农业来说并不偶然,在全产业链的架构下,茶叶、黑木耳、香菇、竹木等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强势崛起,一产优,二产连,三产接,丽水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进松阳,满眼翠绿,11.73万亩茶园让松阳形成了百里乡村百里茶的产业新格局。县农业局局长潘永水告诉记者,今年该县茶叶产量将达到1.13万吨,产值达10.65亿元。
潘永水说,全产业链的发展造就了松阳茶产业的辉煌。松阳人清楚地知道,产业链上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团队,乃至每一个人,都举足轻重,只有相互衔接、协调一致,才能使链条高速运转。
青叶交易没有场所,县里投资830万元建了上安、寺口、阳溪3个规范性茶青市场,全县90%以上青叶通过茶青市场流通;茶叶分拣太费人工,县里引进分叶机,现在全县已有四五十台了;县里还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建立了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对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施定期监控和抽检,今年上半年已抽检了600多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率为99.8%。
有了产业前端的保证,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日前上马了两条速溶茶粉生产线,在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也掀开了松阳茶产业的崭新一页。公司董事长范正荣介绍,速溶茶粉属于深加工茶类,不仅是生产茶饮料的上好原料,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种行业,实现了茶叶从单纯的“喝”到“用”的转变。
茶叶一二产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松阳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大木山茶园景区里,骑自行车畅游茶园的游客络绎不绝,8.3公里的骑行道路修建在连绵起伏的茶园间,让游客乐在其中。
全产业链发展效益凸显,赋予松阳茶业新的增长点,也展示出产业逐步从蚂蚁战术向龙型构架的转变,即以浙南茶叶市场为龙头,以振通宏茶业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为龙骨、龙身,以“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创业大军为龙爪、龙尾的产业格局。这条“巨龙”的升腾,不断推动着松阳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健康持续发展。
一个产业的拓展
2013年7月,庆元香菇、黑木耳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这标志着丽水的食用菌开始从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转型。一年多来,黑木耳交易额超千亿元,香菇交易额则达到2000多亿元。
进入渤商所,要以强大的产业为支撑。在丽水,以龙泉、庆元为核心的食用菌产区早已形成,与过去传统生产不同的是,如今,当地的食用菌企业将目光放得更远。
庆元是我省首个组建食用菌管理局的县。2010年成立的食用菌管理局全面负责当地食用菌产业政策研究、产业规划、新品种选育开发、生产加工、流通宣传、品牌建设等,全面架构起庆元食用菌的全产业链。“全产业链形成后,分工更趋于细化,本来一家一户做菌棒,费时费力,现在县里统一生产菌棒,后面环节的加工则由企业承担,农民只需要负责生产就行了。”县农业局局长洪宝如说。
泡椒味杏鲍菇片、泰式风味香菇冻……在庆元县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即食类食品。近两年来,百兴公司“试水”休闲类食品,效益节节上升,去年产值达1.5亿元,产品销售也由以出口为主转向了出口与国内市场并举。
丽水的食用菌企业还利用生物萃取技术,从香菇中提取真菌多糖,制成药剂胶囊和医药中间体。“食用菌当‘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真菌多糖能显著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浙江方格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财全告诉记者,著名药企胡庆余堂集团已入资方格药业,专业研究食药两用真菌多糖的药理效果,“从菜到药的转变,让食用菌的价值提升了10倍以上。”
去年,投资16亿元的庆元中国香菇城开始动工,这个今年底将开业的全国最大香菇市场,不仅巩固了庆元在全国食用菌领域的龙头地位,还将通过有形到无形,推动庆元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和规模化发展。
全产业链使得上下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市场机制把市场和消费导向反馈到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与养殖环节,有效带动了源头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在龙泉市八都镇枯渠村的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内,黑木耳立体栽培、黑白地膜使用、水雾喷洒设施等,让当地的黑木耳产量和品质明显提升。
如今,丽水的食用菌产品逐步由加工向休闲、保健、药用和食用菌机械等多样化方向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丽水食用菌综合产值可达103亿元,同比增长8.4%。
一条必走的路子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良好的生态孕育出优质的农产品。但丽水农业也存在着生产成本高、基础设施薄弱、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制约着丽水农业的提升。2012年,丽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的理念,形成了以食用菌、水(干)果、茶叶、蔬菜、畜禽、笋竹、油茶、中药材等八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格局。今年,该市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现代农业的风帆就此扬起。“我们希望在原有基础上,把丽水的优质农产品打造成精品,同时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丽水市农业局局长姜波说。
在丽水,依托农业基地发展起来的休闲民宿、养生乡村和创意农业园,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去处。目前,丽水已初步形成基地园区景点化、产品生态品牌化、休闲旅游个性化、产业功能多元化的休闲养生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新格局,建成云和梯田、缙云黄龙、松阳大木山、遂昌高坪等多个高品质、省内知名的农业休闲养生产业项目。
而电子商务的逐步兴起,也让丽水农业有了新的交易平台。据当地不完全统计,今年“双十一”期间,丽水电商共分得超过2亿元的网销订单。截至10月底,全市农村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15.6亿元,同比增长97%,完成全年13亿元目标任务的120.6%,其中农特产品5.6亿元,占总销售额35.8%。
姜波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丽水已实现农业总产值68.4亿,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39亿元,同比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达1.3万元,同比增长12%,新开展了19个示范乡镇、422个示范农业主体、305个生态精品农产品的创建工作。
产品转型,竞争力才能升级;通路转型,销售力才能巩固;品牌转型,生命力才能旺盛;服务转型,软实力才能扩展。“产业转型升级是从低技术向高技术、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实现产业的‘高’度化、全产业链化,最终发展为现代农业产业,这是规律,是一条必走的路子,我们必须认识并自觉遵循。”丽水市副市长任淑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