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的一方稻田内,晚稻已经收割,一台捡拾打捆机正在田间吞吐秸秆,铺满田块的秸秆被它“吃进”后,“吐出”的是一个个方整的秸秆捆。
浙江飞虎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叶锋在现场指挥着秸秆捡拾打捆机作业,他最近的工作就是协调余新镇、凤桥镇6个点的秸秆收购工作。“秸秆捡拾打捆机是专门为收拾田间秸秆而开发的机械,一天能打包近百亩田块。”叶锋说,公司的两台打捆机每天任务排满,有时晚上也出动,现在的工作量已排到20多天后了。
余新镇种粮大户蔡新华的85亩晚稻已经收割,经过秸秆捡拾打捆机的“收拾”,秸秆有了好去处,“企业直接到田里收购,很方便。”不仅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也为农民增加了每亩近百元的收入。
种粮大户处派秸秆捡拾打捆机出马,小户处则由电动三轮车构建起户集贮运体系。在金星村一块30亩左右的田块上,村道上来来往往驮满秸秆的电动三轮机最终汇集于此。“根据村里农户秸秆的情况,每天有专门人员到农户田头进行收购贮运,金星村安排了30亩地堆放,让我们的收购工作更加便捷。”浙江飞虎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军说。
连日来,每天有近百人在凤桥、余新田间收集贮运晚稻秸秆。这些晚稻秸秆对位于余新镇的浙江飞虎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来说,正是生产原料。秸秆、木屑等混合物经过烘干、粉碎等工艺成为燃料棒,代替煤,作为生物质锅炉燃料,助推企业节能降耗。
“我们的生产原料都是农业废弃物,修剪下来的果树枝条、秸秆等都行,完全是变废为宝。现在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秸秆综合利用,今年政府出台了政策,让我们有了更强的发展动力。”赵军介绍,今年该企业又新增了4条生产线,总数增加至10条,全年燃料棒产量可达10万吨,目前周边许多企业已在使用他们的产品。企业产能增加后,秸秆收集半径也将扩大,不仅是凤桥、余新,接下来也将到经济开发区收购。
余新、凤桥镇晚稻秸秆由浙江飞虎生物质公司收购,在大桥、七星、新丰镇,晚稻秸秆则由腾飞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收购,南湖区已逐步形成政府扶持、企业主导收购、镇村配合搭桥、农户积极参与的市场化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实现全区覆盖。
今年,南湖区已将秸秆综合利用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购置秸秆捡拾打捆机的主体,除享受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区财政将补贴追加到80%。同时,对企业按收购量的不同给予一定的奖励。据该区农经局农作站相关负责人预测,今年南湖区晚稻秸秆收购量将达2万多吨。
俞艳婷 钟珉 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