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五水共治”倒逼技术升级

临安首次引进奶牛发酵床养殖技术

800平方米牛舍,每年可节约成本30元

  一头头干净整洁、毛发光泽的奶牛,安逸地或卧或站享受闲暇,这和往日地上淌着污水、身上蹭着粪便的情景,大不一样。临安正兴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学明介绍:“7月份开始,试验了3个月的奶牛发酵床养殖技术,已取得明显效果。”
  发酵床是什么?罗学明指着铺设在牛舍地面上厚约四五十公分的黄色粉状物,告诉笔者,“这些是以锯末、稻壳、麦皮等为主要成分的垫料,混有7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菌群,看起来像一张床,我们叫它生物发酵床。”
  奶牛发酵床养殖技术在以色列、丹麦、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奶牛养殖中应用比较广泛,在国内尚处于试验阶段。它的技术原理是,混合菌群将粪尿中99%以上的固液废物转化为热量和水蒸气,而粪尿中可利用的氮元素转化成有机肥,并被固化在垫床中。如此三年后,牛舍的垫料直接作为有机肥还田,从而真正实现奶牛养殖场“零排放”的环保要求。
  虽然理论上要三年才能将粪便变成有机肥,但是其技术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这里。由于发酵床含有大量的有益菌,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能保持牛只肢体干净,提高奶牛健康,真正实现奶牛养殖产业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通过试验组和传统散放牛的对比,劳动力成本、环境卫生、牛只干净程度、产犊难易度等重要指标,都有了明显改善。
  目前,正兴牧业试验的牛舍面积是800平方米,一年下来,可节约劳动力成本5万—10万元、节约粪污处理成本约6万元,而围产期奶牛蹄病、难产、产后瘫痪等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由此每年共可节约成本30万元。 孙梦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