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责成太原从“城中村”入手,倒查为官不为、治吏不严以及官员违法违纪的问题。掩藏在太原“城中村”改造乱象背后的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等问题,或将成为山西能源腐败之外的另一个重点清查方向。
在太原,一个“城中村”村主任的“售价”高达上千万元,其中奥秘在于,这些人一旦买官上位后,随便开发一块地皮便可轻易获利数倍。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规模扩大,以往的城郊接合部纷纷变成遍布工地、热火朝天的“城中村”。拥有土地开发话语权的村干部,自然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头衔,更成了令某些人垂涎的“唐僧肉”。正如媒体报道所披露,如今太原一些所谓的“城中村”改造,早已成为一些村干部伙同开发商敛财的工具。
“城中村”改造,势必牵涉拆迁安置等事项。在疯狂追逐利益的基层干部与开发商联手之下,轻则百姓切身利益受损,重则会引发暴力拆迁等征地纠纷。据报道,太原“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就出现过这样一幕:为让居民尽快搬离,开发商每到半夜就派人开着大马力的挖掘机在片区内肆意穿梭;更有甚者,为尽快开发房地产,部分开发商不惜雇用社会闲杂人员对居民大打出手。开发商如此肆无忌惮,相信除了利益所驱,其底气恐怕还源于有权力撑腰。
“村官”胡作非为、“城中村”改造乱象丛生,问题还不仅出在基层。“过去几年,太原的房地产行业几乎是挖一个坑就能挣钱。”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而且验证了一个道理——但凡利益大量聚集而又缺乏严格监督的地方,总是容易出现权钱勾结、腐败盛行等现象。针对“城中村”改造出现的卖官鬻爵问题,除了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法规约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以整治清除,还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梳理“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难点,在拆迁过程中充分听取民声民意,把群众利益始终摆在首位。这样的话,才不会迷失“城中村”改造的根本方向,也才不会给违法乱纪人员可乘之机。
村干部“官位”虽小,但涉及基层政权稳固,关系百姓根本利益,切莫因“官小”而“不治”。对于太原乃至山西而言,无论是此前案件多发的能源领域,还是刚刚暴露出来的基层卖官鬻爵现象,说到底都是如何严肃法纪、整顿作风的问题。倘若吏治不清、作风不严,各项工作就难以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只能沦为空谈。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魏英杰/文 201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