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肥鹅撑死卖100多元。”在偌大的一个农场,望着饲养的3万多只大胖鹅,慈溪市庵东镇西三村农场主王书娣笑着说。畜牧业转型升级,她就把目光盯在鹅肝上,凭借小小的鹅肝,闯出了千万元的大市场。而她的杭州湾新区旺圣鹅业专业合作社也成了圈里的“新贵”。
2001年,王书娣投资20余万元,引进12只梅花鹿,建立了梅花鹿养殖场。两年后,她看中了浙东大白鹅养殖,当年就出栏1万余只,并牵头成立了书娣家禽合作社,为社员寻找大白鹅销路。2004年,合作社销售浙东大白鹅5万余只,销售额200余万元。
“当大家都稳稳数钱的时候,她却又‘折腾’开来了。”王书娣的儿子高先锋说,她在养鹅前,老早就瞄准了鹅身上最具附加值的部分——鹅肝。2004年,王书娣从石家庄引进了近10万元的鹅苗,但由于远程运输及后期喂养不当,第一批鹅苗伤亡惨重,资金损失严重。不死心的她,又投资70万元,开始养殖法国朗德鹅。“为避免再次损失,就聘请了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作为养殖场技术顾问。”王书娣说,为让鹅“服水土”,她还到海盐等养殖场实地取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7年春节,第一批鹅肝终于面市,她的投入开始得到回报。“现在在淘宝网输入‘法国鹅肥肝专卖店’,就能找到我家的网上农场。”王书娣说,2011年她将农场搬上了网络,成为全国首家专售鹅肝的电子商铺。2013年,网络销售额达1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突破300万元,占到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现在这家合作社有社员118户,王书娣每年都向他们提供鹅苗、饲料,并回收大鹅,带动社员共同致富。眼下,农场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打造“农户+基地+公司”的全产业链。
黄程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