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妍
本报讯 “这条管道应该从我家后面走的”、“这里原有一个化粪池,你家的污水管道可接这里”、“这段管道铺设的坡度不够,会不会形成倒灌”……近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施工现场,几个农民监理员和镇(村)干部正在“挑刺”,校正施工图上一些与实际不符的点位。
今年,余杭区在治污工程中引入了“农民监理员制度”,全区各村都组建了一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农民监理员”队伍,农民监理员全程参与项目的论证、建设、评价三大环节,并现场监督治污工程建设质量。“现在治污工程行不行,农民监理员有很大的话语权。”百丈镇村民张先生骄傲地说,“以前都由政府包干包揽,难免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我们即使有意见,也不会被采纳。现在有了农民监理员,治污更靠谱。毕竟涉及到村民自家,必须得上心。”农民监理员的引入,让熟悉乡村民情的村民参与到工程监督中,从而让村民在治污工程中真正有了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使治污工程更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