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10月14日,临安市青山湖街道研口村村民张良华非常开心,他承包经营了六七年的400多亩杉木、竹子,头一回以碳汇形式进行交易,喜得碳汇收入21870元。
包括张良华,当天因经营碳汇林获益的临安市农民共有42户,总计交易碳汇4285吨,交易额128550元。他们也成为国内首批林业碳汇交易受益的林农。
买主是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他们以每吨30元的价格购买了这批碳汇,用于抵消全行办公系统2013年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作为国内首个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生产、履行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建行浙江分行也因此被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授予2013年度“碳中和银行”牌匾。为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自愿减排活动,该行将把购买的一部分碳汇量转赠给10个高端客户。
碳汇交易现场还来了一位来自北京、名叫高申奇的“碳汇买家”,他出资300元购买了10吨碳汇减排量。高先生来自一家森林认证公司,他购买碳汇用于抵消自己日常开车出行造成的碳排放。
尝到甜头后,张良华坦言,今后要好好伺候承包的3000多亩山林。河桥镇泥骆村的张建荣说,自己经营的100多亩毛竹林,平常竹材、林副产品都能赚点钱,这回知道,不仅仅是这样,还能折算成138吨碳汇,空气也变成了真金白银。
林业碳汇项目是联合国气候大会倡导和国内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帮助农民出售生态服务获利的有益探索。
2011年,经过国家林业局批准,临安建立了全国首个“碳汇林业试验区”。参照国际自愿碳市场交易模式,临安市政府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相关单位开展了林农可持续经营森林增汇、出售碳汇减排量增收等方面的研究,并着手构建完善“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10月14日,这套碳汇交易体系正式发布。
临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里,临安先后实施了中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造林项目,建成了全球首个雷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成功筹建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临安碳汇专项基金,首期募集资金37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碳汇造林15199亩、生态公益林森林抚育8.7万亩。接下来,临安将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这种碳汇交易。
张慧 潘军强 管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