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是传统的养猪大区,去年全区生猪出栏数120.68万头,全年饲养量达199.24万头。2013年以来,该区围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五水共治”中心工作,重点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大力促进生猪养殖业转型提质,实现“保供给,促增收、护生态”的目标,共削减“低、小、散、乱”生猪饲养量近90万头。
树治污典型 控养殖总量
政策扶持是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的有效手段,衢江区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衢江区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规范管理2年实施方案》《关于印发衢江区禽畜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近三年生猪总量控制目标,并把控制指标落实到各乡镇(办事处)。
2014年以来,衢江区政府以铜山溪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为重点,同时启动全区8条区级以上河道沿线全流域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共整治17个乡镇(办事处)153个行政村,到目前为止,铜山溪沿线36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全区共完成整治养殖场户7777家,拆除养殖设施用房面积64.5万平方米,其中拆除养殖用房40.6万平方米,猪栏23.9万平方米,削减能繁母猪19567头,削减商品猪存栏212345头,完成全区目标的55%以上。
为确保全面落实整规任务,该区坚持生猪整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并推行“互看互学”机制,在有整治任务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之间、村与村之间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着力开展无生猪养殖乡镇创建工作,把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办事处)年终争先考核内容,强化工作机制。
为确保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无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后续管理问题,该区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1.7亿元,用于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专项工作。同时,充分整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沼气建设等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合力推进整治工作。同时,制订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资金补助方案,明确生猪生产设施用房拆除补助、提前完成拆除奖励、附属设施拆除补助、能繁母猪补助及未能享受补助内容等5方面补助,着力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
改村庄环境 助农民增收
通过专项整治,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该区逐步形成了村庄优美、邻里和睦、生态良性循环的居住环境。如黄坛口乡黄坛口村、茶坪村,湖南镇华家村、破石村、白坞口村,大洲镇狮子山村、外焦村等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精品村。
为减少农户经济损失,有效解决生猪整治后农民生计出路问题,该区将帮扶贯穿于整个专项整治过程,帮助农户销售存栏生猪,助推生猪养殖户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如湖南镇整治工作协调组积极联系生猪收购商,帮助养殖户销售存栏生猪,共联系生猪贩运商20人次,销售存栏生猪12000余头,共计销售额1200万余元,并积极与相关企业洽谈引进中药材、山栀花等种植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植业,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同时,为解决整治后产生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该区还专门组织召开库区养殖户歇业转产劳务招聘会,安排30余家企业设摊招聘劳务人员,帮助农民拓展就业平台,带动农民创业增收。 黄燕飞